第二百六十三章 岂能尽遂人愿?(2 / 2)

许久都没有再开口说话,最后起身却是与洪承畴道:“是杨嗣昌太想建立功业,却没成想白白烧杀十万倭国人的性命。”

“陛下有意节省钱粮用於他用,全因我一人贪心功绩,而浪费百姓血汗,皆是我杨嗣昌一人之罪也...

“文弱勿要因一时得失就否决自己的功劳,陛下是有意保你性命,便已经是天下文官,做官、做人,做事,又岂能事事办的皆尽遂人愿呢”

皇帝既然给了贬官的圣旨,再说多余的话都已经是无济於事了。

杨嗣昌並没有因为洪承畴的规劝,昂扬起斗志,而是直接送客,开始整理行装。

洪承畴看著他无精打采的模样,嘆了一口长气,並没有再做开口。

崇禎十九年的五月十九日,洪承畴带著两营標兵和皇帝圣旨,直接亲自奔赴日本的京都。

代表明朝皇帝的王命旗牌开道,纵使此刻明朝和倭国的关係类似於开战,一路上也没什么倭军主动上前阻拦,即便真有一些阻拦的,也会被洪承畴厉声喝退,他是一路前行赶到京都。

在京都安顿一段时间的德川家光,也是一边募集各处的军队,一边要求各大名和家臣们的粮食,动员效率很高,不仅短时间就凑出来了近三百多万石的军粮,还有一支十几万人的军队。

其中光是各藩大名的军队,就超过五万人!

这个规模已经相当超模了,毕竟此刻的南亚大国莫臥儿,在被波斯萨法维进攻后,也只能勉勉强强拉出来五万人来对抗而已,可是人口远远少於莫臥儿的倭国日本,却轻易就拉出来了十几万大军!

而且兵员的战斗力质量,更远超莫臥儿这种土邦兵,大多都是精干的倭刀武土,除了身材矮小,这种悍不畏死的土兵,几乎没什么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