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制作(1 / 2)

杨开饶有兴趣地凑近罗勒闻了闻,说:“这味儿还挺特别。那除了种这些有气味的植物,还有别的吗?”

张博士点点头,说:“有些植物含有天然的杀虫成分。像除虫菊,它的花朵里含有除虫菊素,对很多害虫都有麻痹和毒杀作用。

咱们可以把除虫菊制成植物源杀虫剂。

把除虫菊的花采摘下来,晒干后磨成粉,然后用水浸泡过滤,得到的溶液就可以用来喷洒在蔬菜上,能有效防治蚜虫、菜青虫等害虫,而且这种植物源杀虫剂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都很小。”

“这听起来还挺不错的。那信息素又是咋回事呢?”杨开接着问道。

张博士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说:“这就是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每种害虫都有自己独特的性信息素,这是它们用来吸引异性交配的化学信号。

咱们可以人工合成害虫的性信息素,放在诱捕器里。

比如在大棚里放置棉铃虫的性信息素诱捕器,就能把雄虫吸引过来,让它们困在诱捕器里,减少雌虫的交配机会,从而降低害虫的繁殖率。

这种方法针对性强,不会伤害到其他有益生物。”

“那要是害虫种类太多,用一种信息素诱捕器可咋办?”杨开又提出了疑问。

张博士笑了笑,说:“咱们可以根据大棚里害虫的种类,同时放置多种不同的性信息素诱捕器。

还可以结合害虫的趋光性,使用频振式杀虫灯。

这种杀虫灯能发出特定波长的光,吸引害虫靠近,然后通过电击把害虫杀死。

它能诱杀多种害虫,像飞蛾、甲虫等。

而且它只在夜间工作,不会影响大棚里的有益生物在白天活动。”

杨开听了,眼睛里充满了希望,说:“张博士,你说的这些办法真是太有用了。我这就安排人去准备材料,赶紧实施这些生物防治措施。”

杨开手中拿着几株除虫菊,眼神中满是期待。

自从上次和张博士聊过生物防治虫灾的办法后,他对制作植物源杀虫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时,张博士也来到了大棚,他看着杨开手中的除虫菊,笑着说:“杨老板,准备开始制作除虫菊杀虫剂啦?”

杨开点点头,急切地问道:“张博士,我就想知道,制作植物源杀虫剂时,除虫菊和水的比例是多少啊?”

张博士扶了扶眼镜,认真地说:“这个比例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受到除虫菊的质量、害虫的种类和严重程度等因素影响。

一般来说,如果是用除虫菊的干花来制作,比较常用的比例是1:10到1:20,也就是1份除虫菊干花搭配10到20份的水。”

杨开皱了皱眉头,说:“这比例跨度有点大啊,那我该怎么选合适的比例呢?”

张博士蹲下身子,拿起一株除虫菊,解释道:“要是大棚里的害虫比较少,危害程度较轻,就可以选择1:20的比例。

这样既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又不会因为药剂浓度过高对蔬菜造成伤害。

比如说,你发现大棚里只有少量的蚜虫,用这个比例制作的杀虫剂就足够了。

但要是害虫数量很多,危害严重,像菜青虫把叶片都咬得千疮百孔了,那就要用1:10的比例,提高药剂的浓度,才能更有效地杀灭害虫。”

“我明白了。那除虫菊干花和鲜花在比例上有区别不?”杨开接着问道。

张博士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土,说:“有区别。鲜花里的水分含量高,有效成分相对低一些,所以如果用鲜花制作,比例要调整到1:5到1:10。

也就是说,同样重量的鲜花,需要的水要比干花少。

因为鲜花里大部分是水分,要是按照干花的比例加水,药剂的浓度就会太低,起不到防治效果。”

杨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那制作的时候有啥要注意的不?”

张博士说:“首先,不管是干花还是鲜花,都要尽量选择新鲜、无霉变的除虫菊。

把除虫菊切碎或者研磨成粉末,这样能让有效成分更好地溶解在水里。

然后把除虫菊放入水中浸泡,浸泡时间一般在24小时左右,期间可以适当搅拌几次。

浸泡好后,用纱布或者滤网过滤,把残渣去掉,得到的溶液就是植物源杀虫剂了。”

“过滤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