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让的声音慢悠悠带着诱哄,落入晚余耳中,却像一簇烟花轰然炸响。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攥起,指甲掐进掌心都感觉不到疼。
沈长安的名字从祁让口中说出,无异于一把钝刀,缓慢地,一寸寸地刮过她的皮肉,刮过她的骨头。
她甚至能听见自己血液流淌的声响,汩汩的,如同不能回头的溪流。
她眨了眨眼,睫毛轻轻颤抖,仿佛被疾风惊动的蝶,很快又归于平静。
“嫔妾不想去。”她开口,嗓子里像卡了什么东西。
“为什么?”祁让盯着她的眼......
**第十七步:内患初现**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敌军虽败退,但大魏内部的问题却愈发凸显。苏瑶在巡查各地时发现,一些地方官员非但未执行新政,反而暗中破坏,甚至将救济粮私自截留,转手高价售卖给百姓。
“陛下,”苏瑶回到京城后立即求见小皇帝,“我查到几起严重的贪腐案件,涉及多名地方官员。他们不仅未履行职责,还借机敛财,导致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再度下降。”
小皇帝听后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怒火。“这些官员竟如此胆大妄为!若不严惩,何以服众?苏爱卿,你立即着手调查此事,并将所有涉案人员名单呈报于朕。”
苏瑶点头应下,随即展开行动。她亲自带队前往问题最严重的几个州府,逐一核实证据。每到一处,她都公开审理案件,让当地百姓见证朝廷的决心。这一举措迅速赢得了民心,同时也震慑了那些心怀不轨的官员。
---
**第十八步:朝堂博弈**
尽管苏瑶的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朝堂上的反对声浪却日益高涨。一部分大臣认为改革过于激进,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另一部分则担心新政会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
“陛下,”礼部侍郎李清在一次朝会上站出来说道,“监察使制度虽然初衷良好,但其权力过大,恐有架空地方官员之嫌。长此以往,恐生祸端。”
小皇帝闻言冷笑一声。“李大人,你莫非忘了北境将士因粮草不足而反叛之事?正是因为地方官员失职,才酿成今日之局。若无监察使监督,又如何确保政策落地?”
李清被噎得说不出话来,但其他反对者却并未因此退缩。刑部尚书张廷更是直言:“陛下,臣并非反对改革,只是希望能在推行过程中更加谨慎。毕竟,国之根本在于稳定,而非一味追求变革。”
朝堂之上争论不休,小皇帝心中亦感压力倍增。他明白,要想继续推进改革,必须找到平衡点,既要打击腐败,又要安抚朝臣情绪。
---
**第十九步:秘密盟友**
就在小皇帝苦思对策之时,一名意想不到的人物悄然现身??皇太后。这位曾一度冷眼旁观的小皇帝母亲,突然召见了苏瑶。
“苏大人,”皇太后语气平静,却带着几分深意,“我听说你在北境颇受百姓拥戴,连那些原本不满朝廷的人也对你心悦诚服。不知可否告知,你是如何做到的?”
苏瑶恭敬答道:“回禀太后娘娘,微臣不过尽己所能,倾听百姓疾苦,解决实际问题罢了。若朝廷能真正体恤民情,自然能赢得民心。”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