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上)(3 / 6)

活色生香 司马 5218 字 3天前

> 易青听她这么一说,觉得不好意思,只好淡淡一笑。

……

楼上孙云博夫妻的房间里,房门半开。孙云博夫妻两个正侧耳倾听女儿和未来女婿的对话。

孙太太抱怨道:“我真想不出来,就凭我女儿这条件,我们孙家这种家世,招他这么一个平头百姓,还有什么委屈他的。他倒拿起架子来了,哼!也不知道爸爸为什么非看中他,我看不说别人,原来住家里那个孔儒也比这个毛头小伙子稳重!”

孙云博叱道:“你懂什么?爸爸地眼光和心思,哪是你这种整天打高尔夫、逛街买名牌的女人能知道的?这个年轻人看到几十亿美金摆面前,不但没有乐歪了嘴扑上来。而且居然还犹豫,就凭这份胸襟、这种人品、这腔豪气。是你们这种无知妇孺能体会的?告诉你,管好你的破嘴,别坏事,当心女儿恨你一辈子!”

孙云博有他自己的想法。孙氏作为华尔街有名的上市公司、华资财团,这么多年来因为孙家人的华裔身份不知道美国商界受了多少委屈和歧视。如果不是他和几位董事的个人才具和他手下那几百个世界顶级财经经纪人,宇通根本不可能华尔街的暴风骤雨中生存下来。

孙云博深深地知道,树无根基必死。人无根基必败的道理。生意这东西就象万丈大楼,要是根基不好,楼越高跨地越快。

美国再好,那是人家的国家,就算你全家入了美国籍,你还是个华人。美国人号称不歧视任何移民,这种童话恐怕所有出去美国的中国人都不会同意。

美国就算你生意做的再大,雇佣再多美国人给你打工,一场金融风暴就能要你的命。失去了经济制高点,所有美国人都会乐意看一个华资财团去死。

所以必须有根基,遇到特殊情况。国内必须有东西,有过硬的东西支撑。孙云博心目中的根基,就是以电影为主地文化产业。以一个生意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文化产业基本都还没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子,刚刚迈向市场化,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市场以及文化产业上的潜力简直是没法想象的。

拿美国的经验来说,卡通电影《花木兰里加个木须龙的形象,光是卖派生产品就给发行商带来几亿美金地利润,这种生产模式如果搬到中国……前几年有个中国国产动画片里的蓝猫形象,也是用这种模式小试了一下,就为这个形象的原创厂家三宸卡通赚了十几亿人民币。

谁都知道中国是金矿,就是没人有本事先下去挖。以前以孙老爷子国内影坛地影响力如果配合宇通的资金,本来可以做这个吃螃蟹的人,但是孙老爷子是国家干部,人大代表,他不能干这事,不能参与经商的。

现孙云博易青身上发现了希望。易青如果真做了孙茹的丈夫,孙老爷子的事业继承人,那他和孙云博翁婿联手,中国的文化市场、电影市场这一大块刚刚起步的无竞争领域,简直就是孙氏的囊中之物;宇通也可以晋身华尔街顶级财团的行列,可以和微软、美孚之流的国际托拉斯分庭抗礼。

孙云博对自己的投资眼光素来自信,多少外资企业想进中国,却插不进这块铁板,因为文化传统和处事方式不为中国社会接受;外国的不行,而国内的资本虽然容易被市场和民众接受,却根本没有宇通这种资本实力,没有他这种雄才伟略的胸襟气魄。

宇通作为一个华资财团,绝对同时兼有两家之长,只要易青能成功,就是孙氏宇通的成功。

反正他们夫妻只有孙茹一个女儿,将来所有的资产不留给孙茹和她的丈夫留给谁?所以一切就当是易青这未来女婿下了一记重注好了。开大开小不重要,重要的是以孙云博这种豪气干云的大资本家,不赌一下开盅看看输赢,恐怕他一辈子不会甘心。

孙云博一遍遍的心里盘算着这套计划的可行性和操作方法,忍不住得意的眯上了眼睛,隐约的,他看到楼下客厅里的易青背着手,走到墙上那幅对联前面。

易青站孙老爷子的手泽前,定定的看着自己以前每次来都要看上几遍的这两句话——

“要得富贵荣华,天主张,由不得我;要做仁人君子,我主张,由不得天!”

易青不停的念着这两句孙老爷子生前喜欢的话,不由怔怔的发了呆。

其实易青把事情想的很简单,或者说,他根本不愿意把事情想复杂了,也不敢去想。

他一直以为孙老爷子并不知道他和依依的事,他宁可认为孙老爷子只是简单的疼爱孙茹,并且想让自己既得横财,又得娇妻,锦上添花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