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影帝秘笈(下)(3 / 4)

活色生香 司马 3029 字 3天前

公司化。

不但有流水线生产般做出来的、集众人智慧于一体的完整的剧本和各部门地文案;而且拍摄过程中还有齐世龙老师这样的大宗师给演员的表演把关。从理论高度对每一阶段的表演工作进行分析总结。

以前拍电影,哪有什么摄影、美工、音乐各部门通力合作,一个公司办公室里把所有工作做精做好这回事啊?完全就是靠名气,请一个人来就把工作全砸他手上了。往往会出现电影《夜宴》里的那种笑话——美术是日本化的、音乐是古中国雅乐、台词对白是西方舞台剧再加一点点的无厘头。各部门缺乏配合和协作,出来的就是这种效果。

而易青组建的这个剧组,各部门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大家心无旁骛,没有一般剧组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工作效与太高,出来地东西又好又准确,令梁超伟和梁佳辉两位叹为观止,想不到电影还可以这样拍。

易青和孙茹,依依他们也梁超伟和梁佳辉身上学到了东西。

易素发现两位大影帝,居然都有各自的绝招秘笈,这种绝招电影学院地表演课课堂上可是学不到的。

梁超伟的秘笈是冥想。

第一次公司里谈剧本,依依当时就提出要和他试验一场戏。梁超伟马上提出给他一个没人的房间。让他单独呆几分钟。

易青把梁超伟带到会客厅去,出来的时候悄悄望了一眼。只见梁超伟用一种量使自己感到舒适的姿势靠沙发上,闭着眼睛不知道想什么,好象睡着了一样。

等到几分钟以后,梁超伟从隔壁进来再和依依说话,说的第一句就是台词。

易青和李杜看着梁超伟,都看傻了。从他进来地那一分钟起,只让人感觉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是角色的。都不是他自己的——此刻梁超伟不见了,眼前的完全就是剧本里的那个人。

以前银幕上看梁超伟表演只是觉得他演技比一般人要好,此时面对面的看,才知道这位天才的表演者真是神乎其技。

通过入定式的冥想,摈除内心的一切杂念,心中建立起强大地信念感,使自己完全相信,自己就是所要扮演的那个人物——接下来的任务,根本就无须去“演”。只要放松地做“自己,就行了。

梁超伟的这个行为,其实完全是齐世龙老师的齐派表演理论体验法的深刻写照,但了不起的是。齐世龙老师自己证明,这招梁超伟拜齐世龙老师门下进修之前自己就已经会了,没有经过任何的专业指导和训练。

用齐世龙老师的话说,梁超伟有一颗超脱了世故和沧桑的童心,用表演学的话说,演员要“象孩子一样的轻信”——而梁超伟不用经过训练,天生就有这种能力,他能毫不犹豫的相信自己所要演的角色,把自己变成心中所想的那个人。

所以,他是个天才。

和梁超伟的天才相比,梁佳辉象是一个以勤补拙的好学生。他没有梁超伟那种与生俱来的信念感,但是,他会象一个严谨的学者一样,把演戏当作一门学问来做。

当年电影学院的时候,易青就学院展览室见过梁佳辉第一次来访电影学院时,向师生们出示的一本笔记本,当时易素并没有太强烈的感觉,直到现见到实物,才为之叹服。

梁佳辉的笔记本上,用工整的小子记录了他所出演的每一个角色。

当他要接演一个角色的时候,他和导演商量过人物之后,就自己的笔记本上开始记录他所想象的这个人物的一切的一切。

姓名、年龄、出生地、家庭、爱好、身高体重……还有他所爱的人叫什么、谈过几次恋爱、牙膏用什么牌子、吃火锅是吃清汤还是吃辣的、穿衣服喜欢大一码还是小一码、吃海鲜过不过敏、开车习惯快还是慢……念书的时候成绩好不好、有没有跟人打架、人际关系怎么样、有没有吃消夜和早餐的习惯——等等等等,只要是一个正常人所能够想象到的一切,他全记录本子上。

只要梁佳辉接一个戏,他就走路想、吃饭想、睡前想,一有空就想,想到什么就记录笔记本上,一有空就拿出来看。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他所要演的那个人,一举手一抬足,完全就那个剧本规定的情境中。

他的这个绝招,很象学术界所谓的“开掘规定情境”,就是把剧本提供的角色情境无限度的放大。理论上说,假设我们能把一个虚构的人物的情境无限的放大再放大,放大到和一个现实中的人的全部生活、全部人生体验完全重叠的话,那也就是说,艺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