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纽约来客(上)(2 / 2)

活色生香 司马 1706 字 3天前

间的辨证关系是如何看待的。”

香港的娱记们听了这样的问题,面面相觑,心说这是哪里跑出来的愣头青,问这么无聊沉闷的问题。这年头谁还关系这个呀?痴线!

“我不认为我和我的同事们是排斥外来文化,”易青微笑的回答道:“中国人不是不应该向外国学习。我们不能无视自己的缺憾和不足,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我们也当然需要认真的借鉴和学习。但是这里有个以谁为主体的问题……”

……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民族的文化产业,只有坚持自己的民族根本的文化特质和价值体系,以本民族为主的前提下,借鉴他国的优秀文化进行一些边角的修补——这才能有希望。”

………现有些中国电影人,喜欢去模仿美国、日本的一些美趣味、价值理念,拍一些其实自己不熟悉的,单纯模仿的非常矫揉造作的东西,或者干脆***裸的生硬的加入外国的元素。这种电影纵然能获得一时的经济利益上的成功,但长久而言,一定是没有前途的,也很难得到本国观众的认可。几年前陈凯哥导演的《无极和冯晓刚导演的《夜宴》市场和口碑上的失败,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一点。”

……自我个人一向信奉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所谓拿来主义,重点“拿”而不“来”——鲁迅先生说要中国人自己放开眼光,自己伸手去拿,中国人自己需要什么,我们就去拿什么,而不是等着外国的东西自己来,等着外国人给咱们什么,咱们就接受什么……

……自伊朗电影为什么能美国电影的包围下全世界突围而出,成为世界上公认的艺术电影之国,甚至超越了电影诞生地的老牌电影强国法国?就是因为贫穷的伊朗人敢于坚持自己本民族的东西,敢于向美国资本说不!他们敢于用几万,几十万美元的小成本电影向全世界证明,伊朗人并不是美国人所妖魔化的那个样子,穆斯林民族也决不是愚昧残暴的魔鬼。我想所谓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恐怕不仅仅是借鉴美国文化吧?象伊朗这样的例子,不也同样值得我们为之深思,认真学习吗?”

易青笑着总结道:“振兴中国电影,如果振兴到后,‘电影’发达了,而‘中国’却给丢了,那这样的振兴还有什么意义呢?”

一番话说完,徐未明带着欣赏的神情笑了,厚厚的眼睛片后面闪烁着对易青的无法压抑的好感和钦佩之情。

“感谢您的精彩回答,易青导演!”徐未明很认真的向易青致谢,然后坐下了。

“非常感谢您如此有质量的提问。”易青立刻微笑的回应道。

于是,原本已经沦为狗仔的纷扰闹剧的记者招待会徐未明的提问下以一种难得的带着思考的气氛结束了。记者们兴奋的心里过滤着今天的收获,开始构思回去以后怎么准备这份稿子才能与众不同,明天压过场的其他同行。

徐未明也杂退场的人群中默默的向外走去。突然,一个身影挤进人群,拍了拍他的肩膀,叫住了他。

徐未明一看,是个穿着高级保安制服的中年大汉,身型魁梧,相貌堂堂。

他迟疑的用眼神询问这位**。那人笑着道:“易青导演想请您单独留下几分钟,可以吗?”

徐未明欣喜的点了点头,象易青这样身份的闻人物,能够和他单独相处,往往意味着能拿到别人拿不到的独家消息,这是一个记者希望碰到的机会。

“我叫吴宝,是这里的保安主任。”宝叔爽朗的笑道:“请跟我来吧!”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