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上)(2 / 5)

活色生香 司马 4539 字 3天前

按照孙老爷子所教寻的和易青《中国电影改良策论》中所阐述的,是要先通过运作、复苏香港市场,使国产电影得到起步地基础资金,并且建立起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通道——这一步,易素已经初步实现了。

下一步,根据原定的计划,是要通过国际市场,为行业改革完成资本积累,通过这个渠道要获得一百五十亿到二百亿美金的资金,才能进入撼动铁板的实质性改革的部分。

当然这几百亿美圆并非是要着落华星集团一家公司上,不是说华星去赚着两百亿;而是由华星这种优势龙头影业财团,打开一条连接国际和国内的通道,带领着香港、内地的优秀影业同行跟进——只要有人开辟了合理和可持续的财路,后面自然会有大规模

模的资源和人力投入进来,就象上个世纪好莱坞初期所做的那样。

这种策略发展方向之下,华星集团的下一步发展必然是要以国外市场尤其是以美国市场为主。所以华星很可能香港本部和北京分公司之外再到好莱坞注册一个公司,易素和杨娴儿这些华星主脑人物也会因为工作重心转移而移师好莱坞发展——如果是这样的话,小念青自然要跟着父母到美国去接受教育。

而要实现这个计划,很关键的一环,就是奥斯卡。这就是为什么张一谋等人十年如一日的要去冲击小金人的原因——外行人以为奥斯卡只是一份虚荣,只是讨好外国评审就能够拿下的一个奖项,其实远远不是如此。

角逐奥斯卡本身要花掉大量的钱和消耗大量的其他资源——这本身就是一种投资,一旦投资成功拿到了奖,这份投资就会全球市场上成十倍百倍的赚回来。奥斯卡是一种商业标志,是某个国家、某个公司、某个电影家所代表的影业势力能国际上占得一席之地的一个台阶。

张一谋等人就是为了爬这一级台阶,才不惜血本的一次次去冲击奥斯卡。许多人会觉得奇怪,张一谋和他的制片人以及班底们,他们每年拍电影赚得钱都是几亿几亿,怎么还是那么穷,没听说他多有钱?其实说白了,还不是都填进了奥斯卡这个无底深坑。

用孙老爷子的话说,有奥斯卡,那么要赚二百亿美金,只要十年;没有奥斯卡,要五十年一百年甚至久。

虽然以往冲击奥斯卡的中国电影人,无一例外的失败了,但是孙老爷子却对自己的弟子们充满信心。有易青的才华,又有韩山平的政治地位,加上李恩华美国的财富和技术支持,张一谋等人做不到的,易青一定能做到,他一定能冲击奥斯卡成功!

所以,做完了香港的事情之后,易青应该做的就是安排好一切,进军好莱坞;通过詹姆斯等美商和华星建立起的良好关系这条线,美国一边拍戏一边参选奥斯卡;一旦成功了,就能把“线”变成“网”,覆盖国际市场,完成资本积累。

一直以来,易青、孔儒、孙茹这些出自孙氏门下的人,对这个计划都充满信心,并且认为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尤其是易素,对于恩师的那种高山仰止般的崇敬,使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这条路线。

可是,当他超前完成了前半部分计划,终于要迈向奥斯卡,迈向下一步的时候,他却犹豫了。

中国电影得不到奥斯卡,仅仅是因为电影业的工业技术和整体水平确实达不到奥斯卡的水平吗?仅仅是因为电影作品本身不够过硬吗?

就算有一天,中国人真的做出了远超过奥斯卡标准的电影——明知道奥斯卡代表的经济意义的情况下,美国人真的就会无私的把奖交给中国电影,让中国人去发财吗?

孙老爷子、张一谋等人认定的这条路线,真的是中国电影的唯一出路吗?

奥斯卡,你是拯救中国电影的上帝吗?

30章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2015年的春节很快的过去了。易青、杨娴儿率领《地狱方舟》后期制作组全体成员,飞赴南美,开始打造《地狱方舟》的后部分。这部华星开埠以来投资数额大,耗时长的电影终于是马拉松赛跑进了赛场站——从前华星的作品拍摄期一般都是半年,以〈花木兰,制作之大也不过是八个月而已,《地狱方舟》却足足用了一年,直到第二年的暑期档才能上映,真是工程浩大。

飞机到达还a机场。接机的是程家班第二代的一位大弟子和孔儒等《星际黑帮》剧组的成员。程龙大哥本人近一直忙于《地狱方舟》的美国宣传,今天他去为美国一家棒球联盟拍广告,未能来接机,只好把自己的徒弟派了来,拉住易青好一阵道歉。

易青连忙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