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得知真相,眼泪流下来(3 / 11)

;   这都啥玩意?皇帝怎么说起来还一套一套的?

    当真是乱改一气!

    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哪里有行省简洁明了,叫起来顺耳?

    胡惟庸听了皇帝的这些话后,立刻就在心里对皇帝说的这三司进行了一番强烈批判,鉴定为狗屁不通的玩意。

    当然,之所以如此反应,当然不是因为这些叫法拗口。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胡惟庸已经确定了,朱元璋的这些做法,将会大大损害中书省的权力。

    降低中书省对地方上的影响力。

    行省权力一分为三,丞相再想如同之前那般轻易的控制地方行省,可真没那样容易。

    毕竟以往只需要搞定一个人就行,现在却需要同时搞定三个人。

    这难度增加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不同意,坚决不能同意!

    “上位,行省从设立到现在,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

    能令政令畅通,各种事务处置起来也及时,能很好的沟通朝廷和地方……

    至于说尾大不掉之事,臣觉得不可能发生。

    现在距离唐末都多少年了,经过宋朝不遗余力的压制,改变,风气这些早就发生了改变。

    不可能再如同唐朝那样,出现地方上藩镇割据的事情了。”

    胡惟庸斟酌着言辞,出声分辨,想要把皇帝这不靠谱的念头给打消了。

    朱元璋摇头:“还是要相信制度,不能太相信人心。

    岂不闻身怀利刃,杀心自起?

    唐朝将地方上财政军这些权力,一股脑的给了节度使的时候,不也一样觉得地方上的人,不敢造反作乱吗?

    可结果又是如何?

    咱活着的时候,这地方各个行省自然不敢乱来。

    可是等到咱去世之后呢?

    等到咱大明再过个一百年呢?

    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真就个个都是忠臣,就没有手握财政军大权于一手的人,想要学习安禄山?”

    朱元璋这一番话,说得胡惟庸又想要冒汗了。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皇帝居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话说的这般直白。

    并且还毫不避讳的,说他死了之后的事。

    这等直来直去的打法,令胡惟庸一时间有些招架不住了。

    “上位,这等事情肯定不会发生的。”

    胡惟庸显得有些着急道。

    朱元璋摇摇头:“会不会发生,你说的不算,咱说的也不管用,得用事实说话。

    事实就是有着唐朝的前车之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