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死了个秀女(1 / 2)

“江爱卿,这些年你尽职尽责为朝廷办事,朕都看在眼里,上回为你赐婚,你说无以立业,何以立家,给朕推拒了,这一次,说什么朕都不许你再违抗了。”

眉心几不可察地蹙了蹙。

皇帝口吻虽淡,但其中的坚定之意却是显而易见。

看来今天这场召见,并不简单。

江意承抬头,直视上首的君王,“皇上严重了,微臣怎会违抗皇上的好意,只是近年来镇抚司事务日渐繁重,臣分身乏术,实在抽不出空闲来,去享受那些个风月之事。”

皇帝早料到他会有这一番长篇大论,呵呵笑道,“江爱卿,你会错意了,朕这次可不是要给你指婚。”

长睫低垂,掩去了眼底流光,江意承再次拱手作揖,“恕微臣愚钝,还请皇上示下。”

皇帝含着一抹赞许之意,望着站在龙案下,刚及弱冠之年的清隽男子。

虽然才上任短短两年,却是锦衣卫历代指挥使中最年轻有为的一个,这样的人才,怕是百年内都找不出第二个来。

作为一国之君,全天下地位最高的统治者,笼络一切对江山社稷,对自己权势有利的人才,是为君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

皇帝年龄不算大,今年才刚过不惑,正是年富力壮的时候,大靖在他的治理下,也逐年强大起来,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都称当今皇帝是难得的明君。

只有朝中少数人对皇帝之举有所不满,认为其过于懦弱,对外实行怀柔之策,有损大国威严。皇帝登基虽已有十六七载,皇权稳固,但人言可畏,多多少少还是会对他的统治造成困扰,好在他有锦衣卫,有江意承这个得力臣下,无论朝中有任何异动,他都能第一时间知晓,不用自己这个皇帝亲自出面,他便能将一切办的妥妥当当。

对于皇帝来说,江意承已经不仅仅是一名得力臣下,而是他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正是因为不可或缺,才更需要看管得严谨一些,免得丢了胳膊少了腿,变得寸步难行,那就遭了。

“三年一度的秀女采选,差不多也要结束了,今年不乏有德行兼备,文采过人的良家子入选。”皇帝端起手边茶盅,吹去上面的浮沫,瞥了眼下首之人的神色,见对方无甚表情,便接着道,“镇抚司近来事务的确过于繁重,大事小事都需要你亲力亲为,一个人精力再充沛,也会有疲惫的时候,你也不是铁打的,朕看你如此忙碌,心里也很是担忧,便叫汪枞去外苑挑了几个孩子,送去镇抚司,帮你做些誊抄摘录的活计,你要是嫌麻烦,镇抚司一应银两的分拨使用,也可以交给她们去操心,这样你就省了很多功夫,可以安心帮朕办案了。”

自打入朝为官以来,冠冕堂皇的话也听了不少,尤其和帝王打交道,适当的服软是少不了的,江意承心知皇帝无非是寻个由头牵制自己,毕竟锦衣卫掌握的可是所有人的命脉,上至皇帝下至百姓,任何密辛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皇帝的做法,是再合理不过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他反而放下心来,皇帝愿花心思来掣肘自己,那便证明自己不但对皇帝还有用,且对方也没有把握敢撕了脸皮收回自己的权利。

“圣上体恤,微臣感念万分。”

这样也好,顺了皇上的意,对自己也没什么损失,不过几个稚嫩的探子罢了,在镇抚司的地界上,翻不出什么花样来。

“爱卿无需言谢,这是朕理应为臣下考虑的。”

皇帝也放了心,总算这把锋利无比的刀刃,没有朝向自己。

……

深秋的夜,冷光如霜,细蒙的雨丝零星飘下,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湿润清寒的气息。

几盏火光冷幽的灯笼,在半空中,单薄无依地晃**着,明明灭灭,好不凄凉。

外苑最西侧一扇不起眼的如意门前,静静停着一辆乌蓬马车。

马车车辕上,坐着一名身披蓑衣的年老侍人,他抬头望了眼漆黑沉闷的天空,拢了拢身上的蓑衣,将一枚掌心大小,以玄铁打造的令牌,揣入怀中。

皇上这旨意下得突然,哪朝哪代也没听说过秀女去镇抚司当差的,不过既是圣旨,自然也不会有人质疑。

洪大总管说了,这几个秀女在明儿个天亮前,必须抵达镇抚司,这不,都已经快子时了,眼看着雨势渐大,但差事还是得先办妥当了,否则洪大总管怪罪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传令的人进去半晌了,他不禁有些急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