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7章 翻山越岭崖口悟(2 / 3)

无敌仕途 隔山眺海 2022 字 4天前

妇女。黢黑的脸上布满深刻的皱纹,背着一个背兜,里面有米,有一些生活日用品,还有一块不大的肥肉。

山里人喜欢肥肉,不是不喜欢瘦肉,而是肥肉不仅仅是肉,还可以熬些油!

老妇手中握着几张钱站在一家日杂店门口,低声下气地请求店老板卖半袋盐给她,说她只剩下了一角两分钱。

那时的这里,已经没有散装盐了,全部都只能售卖袋装的加碘盐。

一袋盐,一角四分钱。

可能是老妇计算错了,所以在买盐的时候差了两分钱。

看着快被那布满老茧的手捏碎的一角两分钱,店老板很干脆地拒绝了老妇的要求。

看着老妇那更加佝偻的身躯,当时的准愤青杨杜宁,推开了无动于衷的围观人群,拿了两角八分钱出来递给老板,顺手拿了两袋盐。

转向递了一袋盐给老妇,杨杜宁顺手撕开了另一袋盐。

在所有人都还没有反应的时候,杨杜宁一个反身,把那袋已经撕开的盐摔在了那日杂店老板的脸上!

……

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这件事情杨杜宁依然记得。

(此事是笔者亲身经历,没有编造。可笑当年手准愤青,现在和当年那老妇差不多处境了。再没有意气风发过。)

山路上的背着木柴(没写错字,是砍下来当柴烧的木头)女人,身上背的,差不多都是手臂粗细的树干,都大约有一米左右长,全部横放在一个架子上,而架子就背在了背上。架子很高,所以木柴也堆得很高,至少会高出女人头顶几个头高,这一背的木柴,至少也得有个一两百斤吧?

她们手中都拿有一个“t”型的木制品,高约有六七十厘米,这是为了在累的时候,放在背架的bsp; 在石城有一句古话:找个石城婆,当个骡子驮。这也正好说清了这石城的女子有多么的勤劳,有多么能吃苦耐劳。

石城的木柴很便宜,这一背木柴,到了县城里,怕是只要几块钱就买到了。

可杨杜宁没有看到她们眼中其他的眼神,有的,就是那种对前路的希望。

不过,不管她们对现状满足还是不满足,杨杜宁都决定了,一定要帮她们改变现在的一切,至少,不用再如此艰苦地砍柴背柴然后去换一点点少得可怜的生活用品!

陆嘉文果然是跑遍了哈哈乡的人物,一路上,几乎所有遇到的人都会和他打招呼,称呼各有不同,有叫“陆主任”的,还有叫“陆干事”的,也有叫“陆干部”的。

就这一点,杨杜宁就觉得这陆嘉文是个人才,现在的社会,能这样静下心来认真做事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只要有机会,杨杜宁不会忘记给他机会的。

陆嘉文也根本没有想到,就是因为自己下村下得多,被大多数村民们认识,这就在杨杜宁心里形成了“能吏”的印象,更想不到他自己就因为这样,人生的轨迹开始出现了转变。

走了快四个小时的时候,两人来到一处山峰。

这里叫崖口。

山路上已经很难碰到人了。

而这里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山上全是参天的大树,完全把整山全给罩了起来,虽然日头已经很高,但是山路却在树荫中显得无比清凉。

悦耳的鸟鸣声不时传入耳中,就是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那种原始。伴随着两人一直存在的溪流声时大时小,但却在树木的遮掩下根本看不到溪流本身。

山间升起一团一团的白雾,看着在身边,走近却又觉得在远方,就算感觉是走了进去,却是只剩下湿润的清新的空气,视线里却绝无雾气的存在。

杨杜宁已经很久没有如此轻松地回归大自然了,就算是在刀锋时执行任务去了不少如此地方,但那却是另一种心情。所以他看着不远的峰顶的崖口处,不顾身后已经气喘吁吁的陆嘉文,飞快地跑到了崖口处。

崖口,顾名思义,便是一座山峰峰顶的断崖处。一边是云深不知处的深崖,另一边却是一览无遗的脚下青山。不是说大山的儿子总会有开阔的胸襟吗?多见几次这种景象,就算是小家子气的人怕是胸襟也会扩大不小。

看着山峰下那层层云海笼罩的青山,杨杜宁不由得仰天长啸,啸声中,有一份自得一份喜悦,驱散了心中一直因为刀锋而有些压抑的阴霾。

一时间,群山回声不断,山野鸟禽也放声回鸣,杨杜宁突然希望能有一天找一个如此地方,携美隐居山林,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