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诸侯之意,列国之心(2 / 5)

乎?”

    李牧话的尾音还没落地,赵王丹大怒:

    “放肆!怎能对友邦如此无礼!滚出去!”

    “慢着!”吕不韦轻喝一声,安坐椅中,只把头转过去对着李牧,道:“我秦国哪里是拿不出四十万军,分明是四万也拿不出来。看君穿着乃武将也,将军可愿领军灭秦,建不世之功乎?”

    李牧冷笑一下,嘴唇微动,正要应对。

    赵王丹双眉倒竖,手掌拍得椅子扶手“啪啪”响:

    “来人!把李牧给寡人带下去!”

    李牧呵呵笑了两声,向赵王丹深施一礼,自己走出了朝堂。

    出了殿门,见到阳光,他望着一碧如洗的天空,满是向往。

    将者。

    征战沙场,攻城略地,开疆扩土。

    居于家中,郁郁而终,何其殇也。

    “父亲,这样做真的有用吗?”他举起残臂,苦笑,低声喃喃:“平原君已亡,谁还能相信一个残废会领军打仗呢?”

    入朝之前,父亲李玑告诫他:

    “王上对廉颇不满,现在正是你的好机会。

    “朝中诸将,除了廉颇,唯有你称得上大将。

    “你一定要在王上面前露面,让王上记住你!

    “今日吕不韦在,找机会用你擅长的兵事开罪他。

    “王上嘴上骂你,心中会受用的。

    “不要太清高,除非你这匹千里马,想骈死在槽枥之间。”

    信宫前殿里,吕不韦看着李牧被带走,心间记下了这个名字。

    然后他冷着脸,用压抑着怒火的声音说道:

    “长平之战,赵国以割六座大城为代价,换来秦国罢兵,这是赵王答应的事吧?

    “赵王没有按照约定割让六座大城,以致昭襄王再度攻伐赵国,一路打到赵国邯郸。

    “邯郸之战虽然是我秦国败了,但原因难道不是赵王的吗?邯郸易子而食、以骨为炊,赵王敢说与自己无关吗?”

    赵王丹说秦王不讲信义,吕不韦就说赵王丹同样不讲信义,先把其在道德上面的优越感打掉。

    赵王丹脸色有些不自然,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吕不韦说的确实是事实。

    脑子转比较快的廷尉周玉起身,正要张嘴反驳。

    就听吕不韦毫不停顿地继续道:

    “我今日提起此事,并没有想怪罪赵王的意思。

    “只是想说十余年前并不是秦国一个国家不讲信义,诸侯列国有几个言出必践的呢?

    “但现在,我王愿意第一个做守信用的王,秦国愿意第一个做遵道义的国。

    “龙生龙,凤生凤。

    “长安君能在七岁成为天下闻名的少年君子,坚守道义,这正是我王亲自教育的结果。

    “秦国之所以会变成仁义之邦,是因为秦国有一位仁义的秦王。”

    殿中原本只是心思各异的赵国老狐狸们一个个都有些绷不住了,面色开始有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