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君臣裂隙(4 / 5)

bsp;   吕不韦知道,自己当下最该做的是明哲保身。

    他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国相邦,官职做到了臣子之顶。

    只要不作死,侯爵或者君爵,封地,到手都只是时间问题。

    从一个贵族角度,他实在没理由去为了治水修渠触怒王上。

    这事不仅吃力不讨好,还没有多少油水可捞。

    就算成功,造福的也是关中那些一辈子在泥水里挣扎的贱民。

    关中丰腴,国力增强,最终得利的则是高高在上的秦王。

    秦国强盛,和他吕不韦一人一家有关系吗?

    吕不韦沉默了,他的脑海闪过一幕幕画面。

    秦国廷尉狱,廷尉左监笑着与他说,要把死去的犯人拉到麃公府邸,埋在地下做肥料。

    巴蜀之地,以招待最高贵客礼仪招待他的巴蜀商会之主巴德,死不瞑目,盯着他的死目中是滔天恨意和不解,不明白他为何要下剧毒。

    赵国朝堂上,赵臣昂着下巴,说他是商贾贱人……

    自武王立周,将天下人分为十等,快有千年了,早该变变了!

    霸道能压人而不能服人,唯有王道,才是天地正道!

    [公子成蟜,可要记得你的承诺啊……]

    “王上。”吕不韦拱手,郑重其事地道:“治水修渠,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秦王子楚笑着“哦”了一声,一副很感兴趣的模样,伸出一只手:

    “那就请先生说说,如何迫在眉睫,如何刻不容缓。”

    他指着自己的眼睛,笑道:

    “寡人啊,眼界浅。

    “只能看到让郑国治水修渠,咸阳被攻破,秦国被灭亡的场景。”

    侍立在一侧的宫女、宦官全都心中一寒,不少都打了个颤栗,似乎室温骤然降了几十度。

    两个时辰后,吕不韦自议政殿走出。

    一向送心腹到殿门口的秦王子楚,这次没有相送。

    三日后,秦王子楚召开大朝会,介绍白氏后人与群臣相见。

    随后,相邦吕不韦拱手站起,详细言说关中水患频仍的害处,谏言召水工郑国入秦修渠。

    私下已经明确拒绝过吕不韦的秦王子楚面上不显,心中极不喜,甚至有些怒火中烧。

    吕不韦没有提前与他说要在朝堂上重提治水一事。

    这种国策大事拿到台面上之前,大多时候,臣子都会私下与他这个秦王通气。

    不通气,那意味着分歧巨大,道不同!

    群臣还没从白氏后人重入军武的剧烈情绪中回过来,就陷入了愕然与茫然。

    郑国这个名字,嬴成蟜不知道。

    但能上秦国朝堂的就没几个不知道的,这属于常识。

    群臣皆有一个共识,要郑国治水,那和自灭国家的区别不大。

    关中水患是多,但不会致死秦国啊。

    便是专门管治水一事的司空都奇怪地看着吕不韦,不明白相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