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剧辛这等作为,定有反意!乃是奸佞!】
【请我王明察秋毫,下王令,诛奸佞!】
【请我王不贻战机,下王令,速攻齐!】
【正谨血书!】
竹简从聊城,传递到燕国蓟都。
燕王喜见到那一竹简,带有腥气的血字,首先就对书者正谨信了三分。
看完了竹简文字,惊疑不定,觉得正谨说的非常有道理。
他要剧辛领兵对齐作战之前,告诉剧辛。
此次伐齐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彰显燕国实力。
六十万败给十三万,沦为笑话的燕国,太需要一场有含金量的胜利了。
在主要目的成功后,次要目的就是开疆扩土,掠夺人口,抢夺钱粮。
大多战争都逃不脱这三个原因。
而血书上说,剧辛在面对一击即溃的齐军时,却占据聊城而守,并不主动出击。
这在燕王喜看来就是保存实力,拥兵自重,想要独立为王!就和当初的乐毅一样!
这位王者脑子里就没想过,剧辛守聊城就是在完成首要目的。
表现实力不一定是在进攻上,防守也可以。
不仅更轻松,消耗也更少。
燕王喜私下招人议事,讨论要如何对待剧辛。
会议上,虽然太傅鞠武一力为剧辛作保,以性命担保剧辛不出战必有原因。
但还有其他人对剧辛深表怀疑,就说剧辛是个赵人,靠不住。
两边众说纷纭,吵的燕王喜头都大了,难以决策。
最后,一个与正谨有姻亲关系,叫白夜的燕臣站了出来,提醒了燕王喜。
白夜看似公允地说道:
“现在我们距离剧公有千里之遥,我们并不清楚千里之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剧公到底是不是奸佞。
“只凭一卷血书,就要诛杀将军,这不合情理。
“正谨二谏,王上可以放一行二。
“大王对剧公下王令,命其进攻。
“若剧公尊王令,进攻齐国,那就证明剧公没有叛乱之心。
“若剧辛不尊王令……”
白夜点到为止,行了一礼,坐了回去。
鞠武蹙眉。
这谏言看似公允,实则狗屁不通。
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剧辛不进攻,自然有不进攻的道理。
身在千里之外,对前线一无所知,怎么能干扰主将的决策呢?
他念头一闪,正要说话。
燕王喜已是下了决心,沉声道:
“下诏!
“王诏到日,要剧辛即刻攻齐!”
王诏从蓟,送到了聊城。
使者高宣王令,剧辛脸色难看,拒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