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八章:被排挤的王翦,杀敌数的惯例,太子政初接政事(5 / 6)

;   “乃公不想听你饶舌,大话谁都会说。

    “想要证明,就拿军功证明,别丢二公子的脸!”

    敲击新写上的“三千”:

    “在你没证明之前,下次就这么报。”

    王翦沉默,随后点头。

    老将神色缓和,又道:

    “你如实报,没有人会记你的好。

    “士兵们不会拥护你,王上会以为你无能。”

    “王翦明白。”王翦看着竹简上诸将报的杀敌数,在心中算了一下,犹豫说道:“将军,这杀敌数比我们遇到的敌军都要多了吧……”

    老将有些恼怒:

    “你管这鸟事作甚?!”

    王翦辩解:

    “我是认为这数太假了,会被查出来。”

    老将不以为然:

    “肯定会被查出来……我们报上去的不作数,朝堂还要核准。

    “查出来就查出来啊,处罚不过是罚没查出来的虚报人头罢了,又不影响其他。

    “你报三百,就只是三百。

    “报三千,至少也有一千。”

    王翦点了点头,更迷惑了。

    朝堂既然知道杀良冒功这件事,为什么一直不管呢?

    八日后。

    秦国,咸阳,丞相府。

    吕不韦和太子政相对而坐,中间是一张大案。

    这张大案承载过秦国近乎所有奏章,秦国近些年所有大事的起步近乎都在这里。

    今日,这张大案承载的是兵事。

    太子政阅读着军队报上来的军功,诧异道:

    “这次杀了赵国两万三吗?那赵国还有几个能打仗的男人?直接灭之可乎?”

    太子政生在赵国,在赵国长到九岁。

    完全经历了在长平之战后,赵国最艰难的那几年,对赵国军队数目极为敏感。

    吕不韦皱眉。

    太子的杀心太重了,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秦国一脉相承的霸道。

    而不是吕不韦一直倡导、教授的王道。

    意味深长地看了太子一眼,吕不韦道:

    “哪里有那么多的甲士?

    “按照秦国惯例,这杀敌数中,实数只在一成到两成之间。

    “余下的,都是良人罢了。”

    “杀良冒功?”太子政脱口而出,面上渐渐带上愤怒:“他们怎敢如此欺人!不怕秦律乎?”

    吕不韦观察着太子政神色,听着太子政言语,越发失望了。

    太子政愤怒的点在于被欺骗,而不是各国的无辜百姓被杀害。

    秦王要当天下的王,就应该爱天下的人。

    秦相低头: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