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援军来了!杀秦君!吕相王!”已经泛起绝望的鹏飞再一次大喊口号,已至癫狂。
战场扩大,局势复杂,难见胜负。
[杨端和。]嬴成蟜看着禁军、蒙家向前冲杀,接应援军,在心里默念来援之将氏名。
这个名字在历史上不显眼,但在当今世上,却正是秦国当打战将。
其战功赫赫,和樊於期、腾、桓齮三人为秦国武将第一梯队,仅次于蒙骜、王陵、王龁这些半退养的宿将。
“蒙兄。”少年虚弱地唤一声。
临阵指挥的蒙恬、蒙毅两兄弟齐齐扭头,察觉到兄弟动作又互相对视一眼,再度回看嬴成蟜。
眼神中透露的信息很明显,叫谁呢?
“……两位蒙兄。”嬴成蟜瞄着往里杀的援军:“你们怎么会来,杨将军又怎么会来?”
迎着少年探寻眼神。
蒙毅觉得长安君很是沉稳,蒙恬觉得这种时候问这种屁话作甚。
蒙毅看了兄长一眼,示意兄长来说。
在外,世家中有长兄在,向来都是长兄主事。
蒙恬为嬴成蟜战绩所慑,虽然内心有几分不以为然,但还是用心讲述了大父带自己出来的情形。
事情紧急,蒙恬化繁为简,只说重要部分,三言两语便言说完毕。
嬴成蟜面上恍然大悟,心中暗暗点头。
若是蒙骜所为,那一切便说得通了。
秦国三位宿将之中,蒙骜是唯一一个上得朝堂下得战场,极为有政治智慧的老将。
不管是在史书记载,还是当世接触,嬴成蟜都对老将蒙骜之智深有感触。
秦国诸将家,姬夭夭只与蒙家交往,与蒙骜儿媳妇张玉是好友。
其母和少年说过,其与张玉交往就是想搭上蒙骜这条线。
姬夭夭对蒙骜有八字评价——面目粗犷,心细如发。
武安君白起曾在和少年闲聊往事的时候说过。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要其出征他不愿,当过其副将的蒙骜苦劝他出征,说打赢打输不重要,重要的是打。
邯郸之战,秦国大败后,他私下说出“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这句话。
蒙骜听到了,立刻赶来劝他向王上请罪,要他把邯郸大败归纳到他不肯率军出征上,否则将有杀身之祸。
武安君对蒙骜的评价是——打仗不如为官,战场不如朝堂。
麃公死在王权交接。
同样的秦剑在之后悬在蒙骜头上,蒙骜躲过了。
嬴成蟜没想过师长真的反了,也没想过是蒙骜扭转乾坤。
只要杨端和也是蒙骜叫来的,那这局就稳了。
秦国最不缺的就是武将,蒙骜既然叫了就不会只叫一个杨端和。
“杨伯说他也是大父叫他来的。”蒙恬摇摇头:“再详细我就不清楚了。”
嬴成蟜大松一口气。
这就够了。
“蒙公真是我秦国擎天之柱啊。”少年由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