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法令虽然严苛,却使得境内没有盗贼,路上没人捡拾他人遗失的物品,山中也没有土匪。
“这不正是老师所说的‘通过教化改变人的本性’吗?”
荀子抬眼,目光深邃:
“当年你拜在老夫门下,说要辅佐明君,成就王业。
“现在看来,你已经完全摒弃当初之言,不计王道,一心想着霸道。”
两人走到一处凉亭,李斯请老师入座。
早得李斯吩咐,等候在此的侍从端上清茶后退下。
李斯为荀子倒茶,动作恭敬如当年在兰陵时一般。
先敬师长,后给师弟,然后乃道:
“弟子并不是完全背离老师的学说。
“只是亲眼见到秦国自孝公以来,历代君主励精图治,商鞅的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
“如今秦王雄才大略,有统一天下的雄心。
“学生认为,这正是实现老师统一天下理想的最好时机。”
荀子端起茶杯,茶香缭绕中,他的表情显得模糊不清:
“用武力使人屈服,这就是霸道,这并不是真心归服。
“秦国若只靠武力征服,而不施行仁义,即使统一了天下,又能维持多久。”
李斯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很快隐去,决意改变说辞,低头说道:
“弟子认知有误,师长说的对。
“周王室已失鹿,数百年来诸侯混战不休,百姓生活困苦。
“眼下当用强力结束乱世,重建秩序。
“等到天下一统,逐步推行教化。”
“言不由衷!”荀子放下茶杯,声音突然严厉起来:“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最终就只会被暴力反噬。秦国如果继续用严刑峻法治国,即使统一天下,也必定很快灭亡!”
李斯脸色变了变,但很快恢复平静:
“老师多虑了。
“秦国法令虽然严厉,却很公平无私。
“有功劳的人即使是仇人也一定奖赏,有过错的人即使是亲近的人也一定惩罚。
“这不正是老师所说的公道吗?”
荀子感到有些悲哀,他的弟子已经被短时兴旺蒙蔽双眼:
“你只看到了表面现象。
“我在齐国时,曾经见过秦国使者到齐国,言谈举止都透露着对东方文化的轻视。
“一个国家如果只重视武力和法令,而轻视礼乐教化,终究难逃‘兴起时轰轰烈烈,灭亡时猝不及防’的命运。”
远处传来钟声,正是正午。
李斯给师弟毛亨打了一个眼色,站起身对师长恭敬说道:
“弟子已经让人准备了简单的宴席,不如我们边吃饭边谈?”
李廷尉正想用吃饭时和缓环境来缓解紧张的氛围。
毛亨微微低头,作不见状。
“不必了。”荀子拒绝。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