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宜的脸上有些紧绷,“皇上的意思应当是,谁能为朝中征得最多银两,谁便成成为皇商吧?”
谢芷柔面色也凝重了几分,“您不能将此事想得太过简单,皇上看重的可不仅仅是钱。”
“这次征银既是以朝廷的名义进行的,首要的便是保证朝廷的权威,征到更多的银两固然重要,但不能过于苛刻,逼得百姓们对朝廷不满,而要想办法为朝廷赢得美名。”
谢宜觉得不解,便追问道:“这是何意?皇上既然发话了,便按照朝廷的要求缴纳银两不就可以了?”
谢芷柔无奈一笑,“依我对您的了解,征银的要求一下来,您便会积极配合对不对?甚至早早就拿出比皇上所要求数量更多的银两。”
谢宜以为这样一来,明帝自然会对三房满意。
谢芷柔一针见血地指出,若是他这么做,后续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因为谢宜此举相当于在明帝面前树了一个标杆,其他商人为了不引起明帝的猜疑,也会纷纷掏出腰包,可他们内心是否真正情愿就当另说了。
一旦他们心中的不满发酵,最终惹祸上身的必是谢宜。
谢宜听谢芷柔晓以利弊后,总算反应过来了其中的弯弯绕绕。
他长叹一声,“为父确是没有想得这么长远,幸好柔儿心思细腻提醒了我,下次我自然会注意的。”
一旁的姜氏听完二人的对话,忍不住将目光投向谢芷柔,看到她坚定有力的眼神,姜氏神色也不觉柔和了几分。
谢芷柔虽然方才及笄不久,可却已有了如此缜密的心思,姜氏欣慰不已,看来今后的路她定能走好,而无需他人挂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