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看着这三首诗感触颇多,想起来三人的卷子,第二名在诗赋是最有灵气的,第三名的杂文写的最为出色,但墨义、帖经和律学这三个林淡都拔得头筹不说,策问林淡更是最有大局观的一个。
即使他这次没有将算学的难度提高,林淡无疑也会高中解元。
得益于他提高了算学的难度,只是将考生们的水平拉开的更大了而已。基本上可以分为三批,第一批里只有林淡一个人,这算学水平真是让人惊叹,其实他不参加科举,就凭这算学都能直进户部了,难怪户部尚书陈大人愿意亲自收徒。
第二批就是这次考中举人的整体水平,虽然后几道难题有的没有写出来,有的写了部分,但基础不错,十成中六成是对的。
第三批就是基础不牢的了,不光难题做不出来,基础题也不能全部答对,当然了这批人中没有一人能够考中就是了。
但周知府和宋知州都为官多年,自然清楚诗赋上的灵气其实对做官没什么帮助,
周知府原本就认识林淡,宋知州也想和林淡搞好关系,一时间两个巨头都拉着林淡说话。
不过人家本就是解元,众人也就是多看几眼,然后恨自己学识不够罢了。但诗作都收上来了,宋知州也不能一句不说,在确定周知府没有点评诗作的意愿后,他自是点评了一番。
鹿鸣宴尾声的时候,宋知州作为本次的主考官,给前十名都送了一套尚好的笔墨纸砚,相对来说周知府就显得小气了一些,只独独赏了林淡一人——一个手把件大小的玉如意。
林淡见过许多玉如意,但这样小巧的还是第一次见,不过这玉如意的象征意义远高于它的实际价值就是了。
至于宴会中的其它考生,得到的就是鹿鸣宴的标配一个荷包了,虽说成了举人老爷,荷包要多少有多少,但是鹿鸣宴上得的荷包到底有些纪念意义的。
鹿鸣宴下午开宴,傍晚就结束了,自有人约着去吃酒,林淡婉拒所有邀约,他赶着回府。
“既然林兄的兄长新婚要吃团圆饭,那我们就不强求了,日后为官相见之日甚多,不急于这一时。”第二名拱了拱手就和旁人一起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