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同舟别院(2 / 3)

济的深意;第二进是书房,匾额上“风雨阁”三字古朴典雅,给人一种历经风雨、沉稳厚重之感;然而,当众人来到第三进卧房时,却发现匾额之处空空如也,显得格外突兀。

“这匾额怎么是空着?”林淡停下脚步,目光落在那空白的匾额处,心中满是疑惑。

“回大人,别院落成后,万岁爷曾来过一次,只给四处赐了名字,其他地方便都空着了。”庄九毕恭毕敬地解释道。

“那两处在呢?”林淡好奇心大起,追问道。

“第三处是第四进西边一个单独的小院子,万岁爷赐名听梧小筑;最后一处在西园中,名为暮云台。”庄九有条不紊地回答,每一个字都清晰明了。

林淡沉思片刻,目光坚定地说道:“这处就叫青黄斋吧,还烦请庄管事去操办。”

庄九连忙应道:“大人言重了,奴才本就是大人的人了,这点小事自当尽心尽力。”

跟在后面的林泽和钱长富,听了林淡的话,皆是一脸茫然。钱长富忍不住偷偷拉住林泽的衣袖,压低声音问道:“林兄,这青黄斋是什么意思?”林泽无奈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钱长富皱着眉头,小声嘀咕道:“总不能是青黄不接吧,这不吉利啊。”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响起:“钱叔叔,依二叔叔的意思,青黄斋应取自青灯黄卷。”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小黛玉眨巴着一双灵动的大眼睛,神态自若地说道。

“青灯黄卷,林兄这又是什么意思?”钱长富仍是一头雾水,继续追问。

林泽耐心解释道:“文人伴灯苦读之意。”但他心中也满是疑惑,忍不住喃喃自语:“老二这都金榜题名了,没必要苦读了吧?”

说话间,林淡已随着庄九来到第四进。他目光扫视一圈,沉思片刻后说道:“这就题为棠棣阁吧。”随后,众人来到第五进,这里的建筑风格与前四进明显不同,林淡心中一动,打算将此处作为小祠堂,于是题名“静祠”。

游览完中路的建筑,林淡一行人首先来到听梧小筑。这个小院独具特色,东西各有一个小门,平时可自由通行,但若将门锁上,便自成一方独立天地。院内,一栋两层小楼静静伫立,楼前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枝繁叶茂,树冠如伞,投下一片阴凉。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悠悠往事。

穿过听梧小筑,众人来到西园。一踏入西园,众人便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只见西园中,七处楼阁错落有致,三个亭子点缀其间,一处高台横亘湖边,巧妙地将湖水划分成三个部分。园子最南边,一座由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假山巍峨耸立,形态各异的石头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似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这院子倒有些江南的风格。”崔夫人望着眼前的景色,不禁赞叹道。

“老夫人好眼力,这园子正是请苏州的工匠设计的。”庄九笑着解释道。

林家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没想到皇上赏赐的别院如此宏大精美,且蕴含着浓浓的江南韵味,一上午的时间,竟未能将整个园子逛完。好在林淡提前派人打过招呼,庄九早有准备,早已安排好了丰盛的膳食。

林淡选中了西园中的一处凉亭用午饭。趁着庄九带人去传膳的间隙,林泽终于忍不住开口:“二淡,你都三元及第了,不必再熬夜苦读了,当心熬坏了身子。”

林淡一愣,一时之间竟没反应过来,连林泽那随意的称呼都顾不上计较:“哥,你说什么呢?我没有要继续苦读的意思啊?”林淡心中暗自苦笑,自己好不容易熬过了寒窗苦读的日子,若有可能,恨不得离书本远远的,怎么还会想着继续苦读?当然,既然选择了为官之道,完全抛开书本也只能是奢望。

“曦儿说青黄斋取自青灯黄卷,这不是伴灯苦读吗?”林泽一脸疑惑地问道。

林淡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哥你这书怎么读的,都只记一半?青灯黄卷不只有伴灯苦读之意,也可指年少时挑灯共读,互相切磋之乐。”林淡看着林泽那清澈却懵懂的眼神,心中无奈,转头看向小黛玉,眼神中满是赞赏。才五岁的年纪,竟能如此聪慧,一下子就明白了各个匾额的深意。

“曦儿,你告诉大叔叔,二叔叔为何要取青黄斋这么个名字。”林淡温柔地说道。

小黛玉放下手中正在吃的牛乳,神态从容,缓缓开口:“同舟、共济、风雨、听梧、暮云、西园,如此放在一起,曦儿想来,取名之人尤为思念年少与同窗的求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