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花厅内,送走了风风火火的萧承煊,林淡却并未立刻离开。他独自静坐,眉宇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深思。
他借苏州织造局之事,迂回地通过忠顺王爷之口去试探皇上,自然不全是为了商部未来的运作顺畅。
若真要论起来,这其中掺杂的私心,或许更大。
原本,他以为贾政一房已被他算计得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荣国府早已失了书中开篇时的赫赫扬扬。
黛玉更是平平安安长到了八岁,胎里带来的不足之症因精心调养早已痊愈,身子骨比一般孩子还要康健些。一切似乎都已走上截然不同的轨道,那些书中的悲剧阴影仿佛已然远去。
因此,他虽然未曾撤去监视宁荣二府的人手,但关注的程度确实不似从前那般事无巨细、紧绷万分。
直到那日,在康乐县主府,贾宝玉与黛玉初见,那些似曾相识的对话依旧响起,那一声清脆的玉碎声依旧刺耳——本该发生在黛玉六岁初入贾府时的场景,虽然推迟了两年,却依旧以一种令人心惊的方式上演了。
这仿佛命中注定般的一幕,让林淡心底第一次生出了强烈的惴惴不安与失控感。难道无论他如何努力,某些关键的节点依旧无法撼动?命运的惯性就如此强大?
他立刻传下严令,命武三加派人手,再次对宁荣二府进行严密监视,尤其是荣国府,一丝异动都不得放过。
然后,就在九月初四的清晨,武三亲自来报:宁国府那边传出消息,那位年轻的大奶奶秦氏,应是在昨日夜间,没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林淡只觉得一股无力感瞬间攫住了他,整个人都有些泄力地靠向了椅背。
秦可卿……还是死了。
和原着中一样,悄无声息地、在最好的年华香消玉殒。
可是,为什么?他明明已经设法将那个可能带来秘密和压力的三公主一家,连带着那个惹祸的“女婿”都远远地逐出了京城,按理说,压在秦可卿身上的最大那座大山应该已经移开了才对!她的命数,理应有所改变啊!
难道他做的这一切,终究还是徒劳?依旧无法扭转既定的悲剧?
这种深深的无力感,如同冰冷的潮水,将他淹没。接连数日,林淡的情绪都异常低靡,处理公务时也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霾笼罩。
这种低靡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他又一次收到武三的密报。
这一次,密报的内容却让他猛地从那种沮丧的情绪中挣脱了出来,眼中骤然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
武三报:荣国府那位琏二奶奶王熙凤,近日竟秘密往金陵老家派了心腹之人,似乎在暗中打听并着手置办田产、店铺等产业!
!!!
林淡几乎是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原着中绝对没有这段情节!
王熙凤在书中虽然泼辣厉害,敛财手段高超,但她所有的活动几乎都围绕着贾府内部和京中人脉展开,从未有过暗中派人回金陵大规模置办产业的描写!贾府的根基在京城,金陵只是老家宗祠所在,若非祭祖或大事,极少涉及。王熙凤此举,透着一股不寻常的、未雨绸缪般的……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她听进去秦可卿的话了!
也就是说他林淡的出现,他所做的一切,并非毫无意义!
它们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虽然未能阻止某些巨大漩涡的形成,但却在别处激起了新的、截然不同的涟漪!
王熙凤这个精明的女人,或许是察觉到了贾府内部愈演愈烈的倾轧和空虚,或许是感受到了来自外部的压力,她开始本能地为自己、或者为她那一房寻找后路了!她不再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摇摇欲坠的贾府这棵大树上!
这是一个信号!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证明剧情并非不可改变,它正在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偏移、重构!
林淡心中的阴霾瞬间被这道意外之光驱散了大半。
看来,他之前的努力并非白费。只是这命运的纠葛盘根错节,改变一处,或许不会立刻显现于另一处,但它终究会在别的地方,开出不一样的花来。
秦可卿的悲剧或许无法避免,其实也比原着中晚走了两年左右。但王熙凤的举动,黛玉的平安,乃至更多人的命运,都正在因为他而走向未知的、却充满希望的方向。
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重新燃起了锐利而坚定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