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幕渐渐暗了下去。
众人恍然从那场酣畅淋漓的少年高歌中回过神来,仍觉得心中残余徐徐余韵。
作为至今为止唯一一个上过两次天幕的皇帝,也许起初还有人对李世民心怀不忿,但如今显然已经释然。
名冠史册的帝王本就少之又少,能精彩到这个份上的,却寥寥无几。
李世民的一生,不是什么慷慨悲歌,也与凄风苦雨无关。
他不像嬴政,在儿时受过诸多磨难。
也不如朱元璋,贫苦半生。
他生于王侯之家,从来张扬恣肆,一整个少年时期都在父兄的庇护之下随心所欲的成长。
他有着健全且完整的人格,敢爱敢恨,果敢勇毅。
故而他也不像嬴政,喜怒无常城府深深,总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他也不像朱元璋,偏执又一意孤行,很容易听得进臣子们的劝诫。
他在年少时就热烈的爱上了一个女子,如此便倾心半生,奉上了所有的爱和珍重。
所以他也不像刘邦,令妻子为自己饱尝苦楚,又让她眼睁睁的看着他朝秦暮楚。
他也许城府谋略不如嬴政,威严刚硬不如朱元璋,变通度势不如刘邦。
但这就是独属于李世民的,独一无二的性格底色。
爱着天下,也被天下所爱着的,独一无二的唐太宗李世民。
正在众人正缓缓平复着复杂的心绪之时,本该暗下去的天幕忽然嗡鸣闪亮了一下。
随后,压着所有人的心尖,骤然响起一道清冽的鼓点和弦乐交错的鸣声。
咚——
咚咚——
一行大字伴着忽然渐渐亮起来的屏幕浮现而出!
【秦王破阵乐】
画面骤然疾驰向下,越过苍翠的蓝天白云,直直的朝下。
一路上,是满目疮痍的大唐的残景,和遍地流离失所的民众。
天幕前,看着这古怪一幕的众人有些茫然。
“这是……?”
这是何意啊?
方才不是还在放少年李世民的光景么,怎么一眨眼就变成这幅画面。
只有大唐之人在秦王破阵乐那几个字出现的刹那怔然了片刻。
天幕画面并没有因众人的愕然而停止。
【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天子被迫再度出逃。】
彼时,大唐已经经受过安史之乱的摧残,苟延残喘了数年,生机渐渐耗尽。
民众们已然在连年的战乱中麻木,更心知肚明盛唐不在,王朝将倾。
故而,当黄巢举兵谋反,肆意的喊出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时,哪怕是旧唐人也再无法被掀起怒火。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长安?
那早已不再是大唐的都城。
而是无数次被皇帝轻而易举舍弃的供叛军发泄怒火的象征地罢了。
黄巢带着他的金甲兵一夕之间便攻占了无数的城池,很多地方只是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些便屈服。
更有不少从他来时就谄媚的主动迎他,好向他表忠心,以期在新朝占据一席之地。
长安城不远处的一处城镇——凤翔。
一开始也是这么做的。
彼时,长安已经陷落,这里是大唐最后的脊梁,是大唐最后一批还没来得及被黄巢军招降的军镇。
大唐已经走到了终末,抵抗这件事情本身除了白白送死之外,再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凤翔的节度使早早的就候着黄巢的使节,不等他到前就主动打开城门,亲自将其迎了进来。
那使节得意洋洋,傲慢的颐指气使。
凤翔上下陪着笑脸,无有不应。
宴会,歌舞,美酒佳肴。
这些在乱世奢侈至极的东西说安排就安排。
使节喝的醉醺醺的,忽然要听曲。
城中此时哪里还来的精妙乐师?只有些当年军队中退下来的奏乐者没有逃跑。
乐者不会什么陈词软语的小调,犹豫了一下,抿着唇奏起了一曲不知多久没出现在众人耳中的军乐。
咚——
咚咚——
熟悉的前奏响起来的那一刹,整个欢歌艳舞的檐廊忽然陷入了一瞬古怪的寂静。
醉生梦死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