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短暂安宁(2 / 3)

关外盗墓王 许狗儿 2759 字 12天前

这里涉及邻居的问题,多少也不好确定,于是乎,官府又研究出来一个新词——望邻飞邻。

望邻好理解,就是站在发现尸体的地方四处看,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是邻居。

飞邻是看不到的邻居,在案发地点看到最远的地方,走过去,再四处看上一圈,这也算邻居,叫飞邻。

望邻和飞邻的主要成因是清朝后期,老百姓太穷了,拿不出来多少钱,官府就用人数往上堆,一家拿一百两费劲,要是二百家呢,拿二百两很轻松,卖媳妇也得拿出来。

仵作验尸只是第一步,验尸的时候,仵作会填写尸格,可以理解为法医笔记。

其中有几项比较重要,第一是案发地点、第二是邻居、第三是证人。

清朝是有罪推定,就是不管你是原告被告,都认为你有罪,随时可以传唤关押,还能动刑。

根据经验来看,家资越丰厚的人,被上刑的次数越多。

说人话就是不折腾一下,你怎么出钱。

这都是前期准备,先把邻居证人过一遍。

在案件审理之前,文吏要放出消息,说谁是邻居,谁是证人。

邻居那一栏,能有个百八十个。

什么?不想上堂问话?

那证人名字在上面写着呢,不想上也不行。

除非,自己的名字被人勾了去。

怎么勾?

当然是用钱铺了。

望邻飞邻中绝大多数都会给文吏送钱,让其把自己名字勾了去。

这一过程很长,得等到实在没人了,再把那些没送钱的人提报上去。

一场命案,十里之内的百姓,多多少少都得出点钱。

妈的,扯远了,一听到大清朝,我就吃疯狗逼,唠的都是糊涂嗑。

清朝出了命案,十里范围内人犬遭殃。

刘小果的爷爷刘翔亭看出了其中的商机。

那时候没监控,寒风大雪之夜,连个打更的都没有。

没监控,没人,刘翔亭带着几个兄弟去破庙找冻死的尸体,然后专门往大一些的商户门口放。

不等天亮,刘翔亭直接敲门,打更的伙计见到死倒也心里哆嗦,赶紧去叫掌柜的。

刘翔亭还得当个好人,说路过发现一具尸体,问掌柜的怎么处理。

掌柜的也两难,要是让伙计扔出去,还得给刘翔亭封口费,而且还不止一次。

要是报官,花费更多。

遇到这事,大多数掌柜的都心里慌张。

刘翔亭趁机说给他们点钱,爷们几个出点力气,带走了,一同参与了,也不可能报官。

掌柜的也怕死人影响生意,官府一查,在自己门口死的,全身是嘴也水不清,于是掌柜的宁愿出点钱,毕竟刘翔亭要的不多,每次三五百两。

一家店,三五百两,北京有多少商铺。

老板出钱运尸体,也不会和别人说,一整个冬天,刘翔亭赚了十多万两。

仅仅一个冬天,刘翔亭从地痞流氓变成了有钱的大户,他还是干老本行,用钱招兵买马,划定区域收保护费。

就这么说吧,在刘翔亭的地盘上,撂地摆摊说相声,赚的钱都得交出去六成。

大清灭亡了,民国了,治安好了一些,有兵痞在,流氓头子都是杂碎。

等王八操的鬼子进来了,这群小流氓彻底成了小老百姓,平时大门都不敢出。

事情的转机是鬼子被打跑了,刘翔亭又牛逼了,罩着八大胡同的皮肉生意。

后来咱们发动了解放战争,蒋校长战败,放弃北京。

临走之前,国民党北京驻军已经培养了一批特务,想要留下来搞破坏。

特务的人选,自然不用多想,肯定是当地的地痞流氓。

那时候的刘翔亭还和刚进城的新政府刚一下。

结果可想而知,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刘翔亭虽然死了,但留下的东西,够祖孙几代人用了。

其实那时候也抄家了,刘翔亭的家人把金银和贵重物品都扔井里了。

这笔钱,刘家也没敢用,一直到了八十年代,刘家人有事没事出去摆摊卖元宝,一点一点回血。

那时候,北京二环附近的四合院,一万块钱一整套。

据说不少人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