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陷寿王派人刺杀李林甫,恰好给了皇帝杀人的借口。
什么,寿王是皇帝的儿子。
呵!皇帝杀儿子也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的时候,他一口气杀了三个儿子,甚至其中有一个是太子。
现在再杀一个,又有什么了不得的。
李林甫的脸色一时间变得无比难看!
他该怎么做,他该怎么回答皇帝的问题?
殿中的气氛随着李林甫的低头而变得沉重诡谲起来。
……
韦谅站在丹陛左侧,手紧紧的握着刀柄。
一开始,他也是惊讶于皇帝的说法,甚至他心底还在疑惑皇帝是不是在试探李林甫和寿王李琩如今的关系,直到他看到高力士的脸色一瞬间难看,他瞬间察觉到了不对。
一股难以控制的战栗从心底深处响起。
当知见障被打破,韦谅瞬间认识到了李隆基的恐怖。
他竟然要杀自己的亲儿子。
为了杨玉环,他竟然要杀掉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琩。
抓住一个机会,他就开始下死手。
这……这……这……
韦谅的心里感到无比的荒谬和难以置信,然而在他的心里更深处,却有一个声音告诉他,这很合理。
李隆基连将儿媳杨玉环纳入后宫这种事都做出来了,还有什么事情是他做不出来的。
这样的一桩丑事,虽然李隆基自欺欺人的让杨玉环入道再入宫,从而避开了礼法上的约束,但在长安百姓的眼底,这就是一桩丑事,一桩皇家丑事。
只不过碍于李隆基是皇帝,碍于皇帝威权,碍于这是皇家之事,这才没人在明面上多说什么。
其实大家都是在津津有味的看乐子。
李隆基心底未尝不清楚这一点,但他没有办法。
事情他做了,人他也偷了。
现在只有让李琩用其他罪名,名正言顺的死掉,那李隆基和杨玉环的事情,就不一定是丑事了。
甚至少不了还会有朝臣上奏,说李隆基早就看透了寿王的诡诈阴险,所以才让杨玉环入道的,从而拯救她于水火之中。
有李林甫在,不用怀疑,这种事情一定会有人做出来的。
李隆基和杨玉环,就能没有任何负担的安心待在一起了。
而现在,就看李林甫了。
李林甫要不要置李琩于死地?
这么名正言顺,曾经杀过三个儿子的李隆基,他的心有多热烈,谁都能感受得到。
哪怕最后杀不了李琩,但将他贬为庶人,流放天涯海角,也是完全行得通的。
韦谅的脸色无比的难看,便如同高力士和李林甫一样。
但他们还好,真正承受压力,需要立刻做出艰难抉择的人,是李林甫。
他的脸色比谁都难看。
……
许久之后,李林甫终于艰难的拱手道:“陛下,据臣所知,此中之事,内中颇有蹊跷之处,臣以为此事还当深查,若有更多证据证明,那么依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