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干部,但他此刻需要这种幼稚。
手机屏幕亮起,是省发改委发来的明日到岗提醒。
宋黎民在河堤上慢慢走着,皮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2006年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关键节点,加入wto五年过渡期结束,经济以超过10%的速度狂奔,但城乡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作为亲历者,他见证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艰难转身,参与了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的摸爬滚打,也体会到了Gdp考核下官员的政绩焦虑。
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声,一列货运列车正驶过开源河铁路桥。宋黎民知道,那上面可能满载着本地钢厂生产的钢材,运往沿海的工厂。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而像开源这样的中部城市,既要承接产业转移,又要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这个平衡点,怎么找,还要继续找下去。
省里的工作将完全不同——不再是具体修一条路、治一条河,而是参与制定影响全省的投资政策。想到这里,宋黎民的心跳加快了。他经历过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阵痛,见证过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也参与了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役。每一次危机都让中国变得更坚韧,而现在,他有机会在更高的平台上贡献力量。
路灯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河面上,随着水波轻轻晃动。明天这个时候,他将在省城的办公楼里,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会有新的同事、新的挑战,也会有新的迷茫和抉择。但此刻,站在开源河边,宋黎民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
他最后摸了摸河堤上的栏杆,转身走向停在路边的黑色轿车。车启动时,他摇下车窗,让河风最后一次拂过面庞。
开源市的灯火在后视镜中渐渐远去,他想,在前方,应该是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