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站位(2 / 2)

邝建华这样的本地实力派商人面前亮相,他宋黎民是“谁的人”、来“干什么的”,在这张关系网里就将不再是秘密。

胡省长的最初意图,是想让他先在暗处观察积累,但陈志邦显然不打算给他这个机会,而是要把他拉到台前,放到聚光灯下。

心中瞬息万变,但宋黎民脸上依旧是那副沉稳甚至略带谦和的表情,几乎没有丝毫停顿。他迎着陈志邦探究的目光,微微一笑,语气自然得体,甚至带着一点恰到好处的感谢:

“谢谢主任安排,一直听说昌建集团是我们省的标杆企业,邝总也是大名鼎鼎的企业家,能有机会当面请教学习,是我的荣幸。我一定准时参加。”

他的回答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犹豫和推诿,完全是一副下属欣然接受领导好意、积极要求进步的姿态。这份老练和镇定,让陈志邦眼中闪过一丝极细微的讶异,随即化为更深的笑意。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下班坐我车一起过去。”陈志邦点点头,仿佛只是完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好的,主任。”宋黎民起身,礼貌地告辞。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关上门,世界瞬间安静下来。

半年前胡长生在他赴任前,那次简短却无比郑重的谈话,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他语气平静,却字字千钧:

“黎民啊,调你去发改委,担子不轻。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的引擎,也是风向标。我们省的经济,盘根错节,沉疴已久,需要动一动手术刀了。”

“你去了之后,不要急着烧火,先多看,多听,多学。陈志邦同志是老发改,经验丰富,你要尊重他,跟他学好业务。”

但紧接着,省长的声音压低了些,目光看向车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象,说出了一句他这半年来反复咀嚼的话:

“但是,你要记住,你的笔尖,最终要对准的,是全省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国家资金的安全和效率。有些时候,‘合规’是最好用的盾牌,但也可能是最危险的迷雾。你的任务,就是在这迷雾里,找到真正该投资的方向。”

回到办公桌前,拿起桌上一份被修改过的方案,他拿起笔,在方案的空白处,开始逐条记录陈志邦的修改意见,并在每一条后面,用只有自己能看懂的符号,标注出可能的受益方、潜在的风险、以及与省长宏观战略的背离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