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上岸(1 / 2)

2007年3月,研究生录取名单公布的下午,急诊科的庄颜和胸外科的李耀辉,这两个名字紧紧相邻,赫然在列。

消息像一道强光,瞬间刺破了他们长久以来紧绷而灰暗的天空,也迅速在医院各个角落激起涟漪。同事们的议论聚焦在这对“贫困生逆袭”的典型上:

“真是争气!两个都是咱们医院自己培养的苗子。”

“庄颜那姑娘多拼啊,急诊科那么累,还能考上,可见是下了狠心。”

“这姑娘真是不得了,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起运’了,你瞧瞧,去年拿奖升职今年考试上岸,啧啧啧,怎么好事都叫她赶上了!我得多跟她接触接触,也沾点儿喜气!”

“李耀辉也不简单,胸外本来手术就多……这俩人,可惜了,按理说,多般配,都怪苏俊瞎插了一脚,硬生生把一对儿好学生给捣散了!”

这些议论里带着由衷的佩服,也夹杂着些许复杂的感慨。

对于庄颜和李耀辉而言,这张录取通知书早已超越了文凭本身的价值。它像一纸铿锵有力的证明,将他们赖以生存的武器——学习能力、专注力与耐力——盖上了官方认可的印章。此刻涌上心头的,是一种久违而强烈的自信,其强度仅次于当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当年,那张通知书将他们从贫瘠的家乡连根拔起,送入城市;而今天,这张通知书则向他们,也向所有人宣告:“看,我们不仅在这里站住了脚,我们还有能力凭借自身的硬本事,走向更高、更远的地方。”那些在值班间隙、在深夜灯下啃着馒头刷题的日夜,那些被压缩的睡眠和放弃的娱乐,此刻都化作了最坚实的底气。那种奔涌的激动里,混杂着苦尽甘来的酸楚和对清晰未来的憧憬,几乎让他们想要落泪。

“我请你吃饭吧,老地方。”

所谓的“老地方”,是医院附近那家“老马牛肉拉面”,油腻的桌椅,喧闹的人声,是他们作为“贫困生”时代改善伙食的奢侈据点,也是他们最初结成“战略同盟”——假装情侣以在医院立足时,最常来商量“剧本”的地方。

两碗热气腾腾的拉面端上来,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彼此的脸。

李耀辉掰开一次性筷子,磨了磨毛刺,看似随意地问:“学费打听了吗?听说是不菲。医院这边,不知道能报销多少,还是完全得靠自己。”

庄颜用筷子轻轻搅动着碗里的面条:“问了科教处,说是医院有政策,定向培养的,学费能报销一大半,但前提是得签服务期合同。剩下的……自己掏。”她顿了顿,声音平静,“生活费就只能靠这点工资和值班费硬扛了。好在这两年,攒了点钱。倒也能勉强应付下来。”

李耀辉叹了口气:“我也是这么打算的。接下来几年,可得把裤腰带再勒紧点儿了。你还好,至少……”他话没说完,但意思明确——你至少还有宋明宇。

庄颜没有接这个话茬,但神态里确实少了几分以往的焦灼。经济的压力依然存在,可有了宋明宇作为后盾,她不必再像过去那样,需要精确计算每一分钱,为了一场可能的意外而心惊胆战。这种“游刃有余”并非来自直接的金钱赠与,而是一种心理上的缓冲与底气。

“我听人事科的说,”她转移了话题,声音压低了些,“考上在职研究生,每个月医院会多几百块的学历补贴,科室可能还会有点奖励。虽然不多,但总算是个贴补。”

“蚊子腿也是肉啊。”李耀辉苦笑一下,随即又带着点庆幸说,“而且你发现了没有?现在医院招聘,稍微好点的岗位都明确要求研究生起步了。咱们这批,算是踩着尾巴进来的,要是晚生两年,怕是连门槛都摸不到了。”

“是啊,”庄颜也深有同感地点点头,一种劫后余生般的复杂情绪在心底蔓延,“步步惊心,总算又险险地赶上了一步。”

李耀辉举起一次性塑料杯,里面装着廉价的啤酒:“恭喜我们,都如愿以偿了。其实分数下来之前我心里没底,上学时候班里的分数排名大致是清楚的,这次来的都是在职考的,谁知道旁边坐着的是学霸还是几年没摸过书的……两眼一抹黑,搞不清。。。”

庄颜笑了笑:“我倒是没想这么多。备考的时候我就一个念头——不管别人怎么样,什么水平,我必须考上。今年不行就明年,反正这件事,我一定要做成。”

李耀辉挠了挠头,感觉她方方面面似乎总比自己要强上一截,也更豁得出去,蛮让人佩服的。

“对了,你跟明宇怎么样了?要我说,你命真的挺好的,没想到你俩能在一块儿,他是个特好的人,几乎没什么毛病,上学时,也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