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上的皇上看着木槿儿,看穿她的小九九,狡猾的笑道:“槿儿,你那酒楼利润十分微薄,这税加不到你的头上。”
木槿儿一听,拍了拍胸口,暗道有惊无险,突然又眉头一皱,暗道。完了,我真是多嘴,我忘了飘香院的事了,这如何是好,怎么跟慕涵解释呢。
众人看着木槿儿一惊一乍的,不明所以,齐誉问道:“槿儿,你怎么了,父皇说过不会加你酒楼的税。”
木槿儿无奈的说道:“没事,就这么着吧。”
皇上哈哈大笑道:“好,这增加新的税收不错,老六,这事交给你跟徐大人,协商后就开始实施。”
一旁的王启文说道:“皇上,这增加税收怕是一时半会弄不到这么多银子,不知上次拍卖会这一招再来一次,怎样?”
皇上点点头:“启文说的不错。相对而言,拍卖会确实来银子快,槿儿,你觉得呢?”
木槿儿笑而不语,王珏想了想,说道:“皇上,臣以为不可。”
“为何?”皇上纳闷道。
“上次拍卖会是以慈善为名,这次如果还是以慈善为名,怕是百姓难免不信。如果以军饷为由,怕是动摇了民心啊。”
木槿儿点头道:“大哥说的没错,拍卖会用个次把就行了,多了反而失去了效果。毕竟这次涉及打战,来百姓必定心慌,还未开展就暴露出致命弱点,万一被西川知晓,如何是好。
皇上想想这番话也对,问道:“那槿儿还有什么办法?”
“我想想。”木槿儿晃着脑袋沉思着,拿出兜里的炭笔,随手拿了一张宣纸画着。
众人不敢打扰,各自沉思着。
盏茶功夫,木槿儿抬起来头说道:“好了。”随后拿出一张纸,众人围上前去。
木槿儿说道:“刚才我想过看了,这个银子问题,其实说起来很难复杂,仔细一想道也简单。你们看。”槿儿指着纸上写的4个大字--经济政策。
众人不解,疑惑的望着。木槿儿解释道:“父皇,你还记得我曾经说过的宏观微观经济么?”
“朕自然记得,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我的意思就是通过经济政策使得国家达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快速增长。说通俗点,百姓有钱了,上缴的税就多了,国库就有钱了。”木槿儿望着皇上说道:“这就个宏观经济政策。”
徐大人毕竟身为户部尚书,率先说道:“王妃,后半句老臣懂,百姓有钱国库就增加,可是如何让百姓更多钱呢?是不是你说的就业,价格这些?那又如何操作呢?”
“所以啊,关键是如何做。”木槿儿点头道:“分两步走,第一:国库支出与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增加国库支出,就可以刺激百姓赚钱,从而增加百姓收入,百姓收入增加,意味着税收增加,国库自然增加。可是增加税收,就会减少百姓收入。这两者要相互协调。而刚才我说的青楼增税就是属于这个政策里。”
众人点点头,随后木槿儿说道:“比如事先预算,安排和调整平衡。比如投资,就是拨出一笔银子引导各个产业发展。比如补贴,对某些行业百姓进行补贴,稳定经济发展。比如制定相关法律,对于违法或者漏税等要严惩不贷。比如监察,对 齐誉细细的回味这这番话,沉思着,随后想到问题问道:“槿儿,你说的这些我理解了,可是还有一点不明白。这些都是国库支出,可是国库空虚。如果先增加税收的话,那百姓更加贫困。”
木槿儿望着齐誉赞赏道,不愧是做生意头脑的人,笑道:“齐誉,你说的没错,先要支出,才有收入。至于国库空虚,我接下去说的第二步:银子政策(货币政策),指的是控制银子的供给以及调控。父皇,我听说京城钱庄当铺都是皇室的对吧。”
皇上点点头说道:“可惜只有京城,其他地方朕控制不了。”
木槿儿说道:“没事,有京城就行了。银子政策第一块,就是发行债券。”
“何为债券?”众人齐声问道。
“债券就是咱门问百姓借银子,向他们发行的,承诺按照一定利息支付并按照约定条件偿还的债务凭证。这债券特点很多,首先就是安全,毕竟是国家发行的,收益稳定,又没有风险,还可以自由转让,到时候只要持债券到期了就可以拿到钱以及利息。我们可以主要针对他处钱庄,这样银子就到手了。”
“第二个就是贷款。这个想必大家都知道,严家当铺做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