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
三位获得欧洲三大全满贯的导演分别是法国导演亨利-乔治·克鲁佐、意大利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以及美国导演罗伯特·奥特曼。
而且早期的时候,电影节允许同一影片参选多个电影节,比如克鲁佐的《恐惧的代价》同时获戛纳和柏林最佳影片奖,但后来三大的规则已拒绝这种操作。
华人导演里面,获得欧洲三大最多的是李桉和张一谋。
李桉4次获奖,包括2次金狮、2次金熊,没有拿到过金棕榈。
张一谋则是3次获奖,包括2次金狮和1次金熊,也没有拿到过金棕榈,未完成全满贯。
而杨简年纪轻轻,就拿到了金熊和金棕榈,还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获大奖的次数虽然不是最多的华人导演,最多的是李桉,可杨简年轻的有些过分,还比李桉多拿了奥斯卡最佳影片。
一位成熟的导演,起码要到40岁左右,可杨简这个挂逼19岁就拿了金熊,一路在刷新各类大奖导演拿奖的记录。
所以当7月份威尼斯公布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名单的时候,大家就特别好奇,甚至是有些期待杨简能完成全满贯的壮举。
威尼斯电影节的颁奖顺序以简洁高效着称,通常遵循“次要奖项先行,核心大奖压轴”
的原则,确保典礼节奏紧凑且高潮迭起。
开始时评委会竹席致辞,本届的评委会竹席是美国导演、编剧、制片人迈克尔·曼,这位监制了《迈阿密风云》并执导了《最后的莫西干人》等多部影片的美国人表简短开幕词,阐述了评审理念后,很快就进入了今晚的颁奖流程。
最先颁的是终身成就奖,获得这个奖项的是来自美国的着名导演迈克尔·西米诺,这位导演在1979年凭借《猎鹿人》获得过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编剧、最佳导演奖与最佳影片奖。
接下来颁的是地平线单元与国际影评人周单元获奖影片。
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奖被来自华夏的《三姊妹》获得,这部电影的导演叫王兵,拍过多部电视剧,不过都是执行导演,比如《狼毒花》、《侦探成旭》等电视剧。
王兵也算是杨简在北电的师哥,不过对方是文学系的,对方也在摄影系进修过。
最佳短片奖被棒棒的《邀请函》获得,最佳处女作奖是来自土耳其的《kuf(01d)》,评审团大奖颁给了《探戈之爱》
国际影评人周单元唯一的一个奖项颁给了阿里·阿伊丁的《0ld》。
威尼斯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一样,颁奖流程都很简短。
很快就到了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今晚最重要的环节,主竞赛单元各大奖项归属。
技术贡献奖给到了意呆利本土电影《他的儿子》,最佳新演员奖也被颁给了《他的儿子》的主演法尔科·法布里齐奥。
最佳编剧奖被法国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凭借《五月之后》拿到。
这位法国《电影手册》派导演,后新浪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总是被华夏影迷长期挂有“张曼玉”
前夫的标签。
这次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怀旧复古之风,记录了70年代法国“文艺青年”
在5月革命之后,面对个体命运和国家变革的思想冲撞。
最佳女演员奖被小以的女演员哈达斯·雅伦凭借《填补空白》出色表演拿到。
最佳男演员奖出现了双黄蛋,《大师》的两位主演杰昆·菲尼克斯与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同时摘下了威尼斯影帝桂冠。
虽然是影帝奖双黄蛋,不过无可否认的是,奥斯卡影帝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与杰昆·菲尼克斯在《大师》中的表现确实相当不俗。
尤其是杰昆·菲尼克斯,将一个有性格缺陷的醉鬼表现的火爆异常,与霍夫曼冷中带热的对手戏可说激情四射,“双子影帝”
头衔也是在情理之中。
《大师》也是今晚杨简拿大奖的重要对手,除了这部电影,杨简还遇到了一个老对手,来自棒棒的导演金基德。
2004年的地54届柏林电影节,金基德就携他的作品《撒玛利亚女孩》参加,最终见证了只有19岁的杨简拿奖。
这一次金基德的电影《圣殇》摘取金狮的呼声也很高,《圣殇》在威尼斯的放映反响十分热烈,口碑与受喜爱程度与杨简的《聚焦》差不多,而金基德一直未离开丽都岛也使得《圣殇》成为押宝金狮的最热门选择。
《圣殇》的故事表面讲述一个母子的故事,混杂包裹着暴力、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