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最关键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求棒棒必须开放金融市场,将外资在棒棒银行和企业集团的持股上限从50放开到100。
垂死挣扎的棒棒根本无力反抗,为了if的550亿美元贷款,只能被迫签了这个城下之盟。
97年的一场危机,让美国人拿走了棒棒银行和大财阀大半股权。
棒棒第一银行51的股份卖给了美国新桥投资,汉城银行本来要卖给汇丰银行,但是因为英国人太贪,最后没谈成。
这次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棒棒全部商业银行三分之一以上的股份被外资持有,控制了银行,外资自然就控制了棒棒经济。
在棒棒互联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棒棒人与三星的关系常被调侃为人生三件事:死亡、交税、用三星产品。
然而棒棒的招牌三星也是在1997年这一年之后变成了一家美资企业。
美国的“收割”
本质是利用金融霸权+制度权力,在小日子和棒棒经济崛起期制造结构性弱点,小日子的汇率泡沫、棒棒的短债依赖,再通过危机推动资本渗透:
对小日子,美国是以“公平贸易”
之名,行产业打压之实。
对小棒棒,则是以“国际援助”
之名,行主权剥夺之实。
两者都是权力不对称下的新殖民逻辑——后国家即便成为“达国家”
,仍难逃被核心资本体系控制的命运。
美国收割逻辑依赖霸权不对称性,也就是军事依附+金融控制,而华夏凭借完全自主、全产业链韧性及去美元化实践,美国的收割链条束缚不住华夏。
大国之间未来的博弈焦点也会转向科技标准制定权与全球治理话语权,而非传统经济。
其实美国也想用对付小日子、小棒棒的招式来对付华夏,只是没有成功而已。
在千禧年之初华夏加入91t0之后,其实美国就开始逐步构建针对我们的系统性收割计划,但均被我们以战略反制化解。
1979年建交后,美国对我们的政策是以“接触+演变”
为主,通过技术转让和市场准入推动华夏市场化改革,那个时候还处于市场培植状态,尚未形成系统性收割意图。
华夏加入91t0(2001年)谈判中,美国要求rb行与美元挂钩:华夏出口企业赚取的美元需兑换为rb,导致外汇储备被动积累。
这一机制为后续美元滥稀释华夏财富埋下隐患,但当时主要目的是绑定华夏至美元体系,而非直接收割。
2008年开始,美国在国内经济危机爆的情况下,曾试图通过“三步走”
金融战收割华夏财富。
先就是放水推高资产泡沫。
美联储量化宽松(qe)增强全球流动性,推动华夏股市、楼市价格飙升,明年,也就是2015年上半年a股泡沫,接着到了2016年房价暴涨都是美国在背后推动的因素。
前世从2015年开始,美联储连续加息,吸引资本回流美国,意图刺破华夏资产泡沫。
美国这么做的计划是制造一场华夏的金融危机,然后在危机当中低价收购华夏核心资产,复制亚洲金融危机收割小棒棒模式。
只不过美国对华夏有很大的误判。
在当时,华夏严控资产泡沫。
2017年起推行“房住不炒”
,压制楼市投机;股市维持3500点震荡,避免全面泡沫化。
正府还将32万亿美元外储转化为矿产、能源等实物资产,到了2020年那三年开始的时候,开始收购全球10大矿业项目,对冲美元贬值风险。
同时还陆续取消了部分钢铁、有色、化工、塑料、橡胶、玻璃出口退税补贴。
美国那边美联储则是一边放水,一边上游制造商涨价,还想压低单价用美元换走华夏的实物商品,
不过华夏一招制敌,直接将出口补贴取消掉。
而华夏的出口企业为了盈利只能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导致美国进口商品价格提高,国内通货膨胀节节走高。
就前世那几年趋势看,美国控制通胀的压力巨大,导致其自食其果。
前世华夏就是拒绝跟随放水,没有像2008年那样去稀释美元贬值压力,但这又会导致短暂繁荣后再次产能过剩与展乏力。
当时的华夏选择硬怼,不但没有滥货币对冲汇率风险,还直接搞起碳中和,在逆势中进行供给侧改革,去产能。
去产能可以降低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需求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