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向优质资产集中,分化加剧。
不过这次股市的剧烈震荡也有一定的好处,让价值投资理念逐步回归,投资者会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盈利能力、行业地位和估值水平,而非单纯追逐概念和题材。
如果把2015年以前的乐视放在2018年后,也就是把乐视前期展的这段时间线平移,贾会计也没有跑路,他那一套真不一定还能像之前那么管用。
“开始!”
杨简的声音透过防沙面罩,闷闷地响起。
镜头对准身穿厚重宇航服的“马克”
,他正艰难地在“火星”
地表行走,检查设备。
刚拍不到五分钟……
“呼——!
!
!”
一阵妖风毫无征兆地拔地而起,卷起漫天黄沙,像一堵移动的土墙般砸向拍摄现场!
“咔!
咔!
快护住机器!”
郭番的破锣嗓子瞬间被风声淹没。
所有人条件反射地弯腰、转身、用背对着风沙,死死护住昂贵的摄影机和录音设备。
《火星救援》是纯3d电影,所以这次的主力摄影机是11套3d设备架设的red。
此外,十几台g0pr0her04被部署在火星生活舱中,作为监控镜头使用。
杨简被吹得一个趔趄,宇航服头盔面罩瞬间糊满沙尘,眼前一片昏黄,啥也看不见。
嘴里、鼻子里、耳朵里,全是那股挥之不去的土腥味。
“呸!
呸!”
杨简吐着嘴里的沙子,无奈地抹了把面罩。
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三次因风沙中断了。
大型防风网能起到的作用有限,在这片土地上,老天爷才是总导演。
“清理设备!
演员补妆……哦不,清理面罩!
十分钟后继续!”
杨简的声音清脆,却听不出有任何沮丧。
这都是小场面啦!
拍摄《盗梦空间》与《星际穿越》的时候,什么大场面没见过,洒洒水啦!
好吧,这次的拍摄其实不比拍摄《星际穿越》容易。
戈壁的白天,烈日能把人烤脱皮。
地表温度轻松突破五十度。
那身根据华夏航天局资料1:1复刻、内部有复杂结构和水冷系统的宇航服,重18公斤!
当然,这点重量对于杨简来说其实不算什么,只不过要在柔软的沙子中行走自如,其实不太容易,就像普通人背了个不会动弹的大小孩。
杨简需要穿着它,完成行走、挖掘、攀爬、维修等各种动作。
一场戏下来,尽管这点重量和运动量对杨简构不成什么压力,但是里面的衣服也能拧出半斤水,整个人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
工作人员们脱水、中暑是家常便饭,医护人员和功能饮料随时待命。
而到了夜晚,气温骤降至接近零度。
拍摄夜戏时,呵气成霜。
宇航服内部的水冷系统关了,但金属外壳冰冷刺骨,即便如杨简这么强悍的人,里面还得贴上暖宝宝才行,何况其他工作人员了。
不过剧组很多人都跟着杨简在冰岛拍摄过《星际穿越》,这其实也不算什么。
而且有郭伟力这位后勤大主管在,所以夜晚保暖这一块做的还是非常到位。
连续拍摄了几天,《火星救援》整个剧组慢慢的进入了状态,杨简也开始拍摄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镜头。
电影开头,马克被遗留在火星基地受伤自救的戏份,杨简一直没拍,就是为了让剧组进入到状态后再进行拍摄。
在拍摄这场重头戏之前的好几天,杨简的导演帐篷里就铺满了分镜图、手术参考视频、宇航服结构分解图以及“栖息舱”
的详细平面图。
他早已将这场戏分解成数十个镜头:从马克苏醒时的模糊主观镜头,到现天线碎片插入腹部的惊恐特写,再到准备工具时的颤抖双手,缝合过程中的痛苦扭曲与强行冷静,以及最后精疲力竭后的短暂解脱。
每一个镜头的景别、角度、运动方式、甚至光线变化,都在他脑中预演了无数遍。
“老刘!”
杨简指着分镜图,“这里,马克刚醒来,我要一个旋转的、失焦的主观镜头,模拟他脑震荡后的眩晕感和隔离服面罩的扭曲视野。
用头戴式运动摄影机,但要稳定,不能太晃。”
这组镜头暂时不会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