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喜剧与戏剧(4 / 5)

员,这是表演艺术中最难的领域之一。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喜剧好演?

喜剧的成败非常直接——观众笑了,就是成功;没笑,就是失败。

这种即时性让演员能迅调整,不像悲剧或正剧需要更长的情绪铺垫和回味。

一些喜剧的套路,比如夸张的表情、滑稽的口音、摔倒、出洋相等,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模仿的。

很多人觉得做鬼脸谁不会?

还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具备逗笑朋友的能力,这让人们产生一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所以,如果只是以逗乐观众为标准,通过训练掌握一些技巧,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的。

从这个角度看,它似乎好演。

但实际情况是,演好喜剧难如登天。

真正的顶尖喜剧表演,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

先是节奏感的把握。

一个笑点的前置停顿有多长?笑点之后的停顿留给观众笑多久?差o5秒效果就天差地别。

这是喜剧最核心、最难以言传的技巧。

什么时候要像连珠炮一样说话?什么时候要慢下来?动作是快是慢?所有这些节奏都决定了包袱能否抖响。

最高级的喜剧不是演出来的,而是真的。

演员必须让观众相信,这个荒诞情境中的人物是真实存在的,他的一切行为和逻辑自洽。

一旦演员自己觉得我在演一个搞笑的人,表演就会变得浮夸、做作,观众会立刻出戏。

喜剧演员必须认真地做傻事,信念感甚至要比戏剧演员更强。

还有对分寸感的极致把控。

表演差一分,笑料不足;过一分,则变得油腻、尴尬、惹人讨厌。

如何让角色可笑又可爱?可悲又不煽情?讽刺又不刻薄?这需要演员对人性有极其深刻的理解和精准的表达。

其实演好喜剧就像成为一位幽默大师,你需要洞察人性,掌握语言和节奏的艺术,举重若轻地化解尴尬,并且拥有一种独特的、引人笑又人深省的个人魅力。

所以,总结来说,喜剧好演吗?门槛相对较低,掌握基础技巧就能带来一些笑声,看似好演。

但如果让专业的演员来回答,他们一定会说演好喜剧极难。

它是对演员节奏感、信念感、分寸感、心理素质和创造力的终极考验,是表演艺术殿堂顶端的明珠之一。

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如此珍惜和尊敬那些顶级的喜剧表演艺术家,因为他们举重若轻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天赋。

因为逗人笑比惹人哭更难,这也是演员这个圈子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共识。

让观众产生悲伤的情绪相对容易,但要让观众自内心地、自然地笑出来,需要极高的天赋和技巧。

喜剧演员必须精准掌控表演的节奏、表情、肢体语言和台词的每一个细微差别。

可是在影视圈。

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鄙视链,有的人知道喜剧更难演,但在他们的眼里,尤其是一些抱有精英主义观念的人会下意识地看低纯喜剧演员。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就是喜剧演员很难拿到有分量的表演奖项。

的确,有很多喜剧演员成为影帝,可他们拿奖的作品是喜剧吗?基本都不是。

这是影视和戏剧行业中一个长期存在且很难改变的现象。

喜剧演员难以拿到表演奖项,尤其是重磅的“最佳男主角女主角”

奖,并非因为他们的表演不够好,而是由奖项的评选机制、审美偏见、喜剧艺术本身的特性等多重复杂因素共同导致的。

悲剧崇高,喜剧卑微的传统审美偏见是这当中最深层次原因。

这是最根本的文化和哲学因素。

这也是为什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喜剧慢慢朝着外衣是喜剧,内核是悲剧的方向展。

自古希腊时代起,戏剧理论就认为悲剧高于喜剧。

悲剧探讨命运、死亡、人性挣扎等宏大主题,被认为是崇高的,能引观众的怜悯与恐惧,从而净化心灵(卡塔西斯效应)。

悲剧角色通常是英雄或贵族,他们的毁灭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喜剧则多描写普通人的缺点、生活中的尴尬和荒诞,被认为是卑微的。

它引的笑声,在过去常被看作是一种相对浅层次的情绪反应。

这种悲剧更高贵的审美传统深深影响了后世的艺术评价体系。

评委们潜意识里会认为,演绎痛苦的、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