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冲击奥斯卡影后的策略(1 / 5)

奥斯卡学院那帮老白男,骨子里最讲究的其实是平衡和分蛋糕的艺术。

你一个华夏导演带着华语作品,想在一个颁奖夜同时拿下两个有分量的奖项——这种可能性不高。

就算你的电影在艺术成就上无可指摘,在技术层面堪称完美,这种双杀局面也很容易引保守势力的反弹。

这不是简单的优秀就该获奖的问题。

奥斯卡九十多年的历史里,始终贯穿着一条隐形的分配逻辑:既要维持美国电影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主导地位,又要适当展现学院的国际视野。

给一个非英语作品一个重要奖项尚可接受,但若让它在同一晚包揽两个颇具分量的奖项,就等于打破了他们精心维护的权力平衡。

更微妙的是,学院内部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审美定式。

他们对华语电影往往带着一种预设的期待——要么是充满异域风情的古装史诗,要么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叙事。

一旦你的作品突破了这些框架,展现出普世的人性洞察和创新的电影语言,反而会让他们感到不安。

这种困境在投票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当你的电影同时入围多个主要奖项时,评委们往往会进行策略性投票:“最佳外语片奖已经给了他们认可,最佳女主角就应该留给自己人。”

这种思维定式可能会导致《婚姻故事》陷入“要么得到一个安慰奖,要么空手而归”

的二元结局。

除非奥斯卡完成真正的结构性改革——大幅增加国际评委比例,彻底改变提名机制,打破好莱坞旧有权力网络——否则这种局面难以根本改变。

而在那之前,华语电影冲击奥斯卡最高荣誉的道路,依然是一条需要智慧和耐心的漫长征途。

不仅要作品过硬,更要懂得在恰当的时刻力,在学院愿意开放的有限空间内寻找突破口。

这也是为什么杨简不像之前的电影那样,全都要,而是选择性的放弃,连提名都不参与,只在最看重的最佳女主角去力,为此还准备让哈维用些手段。

另一方面,放弃最佳外语片,集中所有火力,全力争取最佳女主角!

这样既能显示出他的上道,懂得收敛,不给老登们太大压力,让他们觉得他杨简也不是那么贪得无厌,同时也算是变相给了《索尔之子》和它背后潜在的犹子势力一个面子。

咳咳,其实就是前些年杨简的电影拿了太多的奥斯卡大奖,就算他的电影拿奖是实至名归,但他毕竟是一个华夏人。

他一个外人在奥斯卡干什么都能成,总会有人看他不顺眼的,所以一些不太重要的奖项就不拿了。

“就当是给那帮老登们一个顺水人情。”

杨简嗤笑一声,“让他们安心把外语片给《索尔之子》,然后,乖乖把影后奖杯给我家茜茜双手奉上。”

纠结和算计不是他的风格,目标明确,全力出击才是。

这个决定做出,他直接拨通了马丁的电话。

电话几乎是秒接。

“杨!

我正准备过去找你,你看到新闻了吗?你们的官方将《婚姻故事》申奥了!

这是个好消息,但我们得谈谈策略……”

马丁显然也第一时间看到了消息,“你确定要放弃这个奖项吗?其实我们在替crysta1运作最佳女主角的同时,顺手就能把最佳外语片给运作……”

“马丁,”

杨简直接打断了他,语气不容置疑,“听着,最佳外语片,就按我之前说的,我们放弃。”

“好吧,就按原计划来。”

马丁那边沉默了几秒,然后才又说道:“我已经到你们房间门口了。”

与此同时,门铃响起,没过多久,阿尔文带着马丁到了餐厅。

“马丁,坐下一起吃点?”

杨简微微颔,示意马丁坐下说。

“我已经吃过了,不过可以来杯咖啡。”

说着他对阿尔文示意道:“麻烦你了,阿尔文。”

“不客气,先生。

请稍等!”

“马丁,我们今年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最佳女主角。

其次就是几个重要奖项的提名,其他的可以不用去在意,明白吗?所有的资源,所有的公关力量,全部给我集中到最佳女主角上来!

我要确保万无一失!”

杨简少有的这么郑重的跟马丁说话,所以马丁也立刻明白了,这时候的杨简不是用朋友的身份在跟他说话,而是他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