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过刚易折,其力浮于表面,缺乏渗透滋养之能,故难入食材肌理。
而此黄酒,性温醇和,如文火慢炖,反能徐徐渗透,激本味。
然其力稍弱,不足以应对厚重之肴。”
他精准地点出了两者特性,然后看向姜小勺:“小友所求之‘灵性’,非是酒之烈度,乃是‘刚柔并济,渗透滋养’之能。
欲得此效,非独酒力可成,需借他物调和其性,导其力深入。”
“调和?借何物?”
姜小勺急忙追问。
“譬如…”
孙思邈目光扫过他的药篓和那几盆香料,“某些性味平和,却能通经走络,引药性深入之药材,或可一试。
如茯苓之渗湿,甘草之和中,陈皮之理气…甚至些许蜂蜜之润泽,皆可柔化烈酒之燥性,助其温和渗透。”
他这不是给出具体配方,而是指明了一个方向——药性调和!
姜小勺如同醍醐灌顶!
对啊!
他一直纠结于酒本身,却忘了可以通过添加其他材料来改变和引导酒的性质!
中医里本来就有药酒的传统!
“多谢老先生指点!”
姜小勺激动不已,“我明白了!
不是要让酒变得更烈,而是要让它变得…更‘聪明’,更能找到食材的‘路’!”
孙思邈欣慰点头:“小友悟性甚佳。
烹饪之道,亦如医道,讲究君臣佐使,阴阳平衡。
过犹不及,恰到好处方为至境。”
有了方向,姜小勺立刻行动起来。
他根据孙思邈的提示,挑选了几样性质温和、有渗透引导作用的药材:茯苓、甘草、陈皮,又加入少量红枣和枸杞增添风味,最后滴入几滴蜂蜜。
然后,他开始了新的试验。
这次,他没有直接蒸馏,而是先将这些药材用少量低度黄酒浸泡出味,再将这药液与高度数的“烈焰酒”
基酒按不同比例混合,最后用【熔炼·改】进行精准的低温加热融合,让药性缓慢渗入酒中。
整个过程,他集中精神,运用“差意调和”
的意念,不再是粗暴地注入能量,而是小心翼翼地引导药性与酒性相互融合,达到一种平衡。
孙思邈在一旁静静观看,不时微微颔,对姜小勺那精准的火候控制(【熔炼·改】)和奇特的处理方式(菌泥辅助)流露出好奇,但并未多问,只是偶尔提点一句:“火候可再缓三分”
、“此时加入蜂蜜正好”
。
在药王的指导下,一批新的“药融烈焰酒”
试验品诞生了。
姜小勺紧张地尝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
酒入口依旧烈,但那股燥热刺喉的感觉大大减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醇厚绵长的口感,药香与酒香完美融合,更奇妙的是,酒液下肚后,那股暖流不再是浮于表面,而是真的有一种缓缓向四肢百骸渗透的感觉!
他立刻用这新酒做了一份“烈焰酒香鸡”
。
成品出锅,香气更加复合诱人!
鸡肉入口,那酒香果然不再是浮于表面的刺激,而是真正渗透到了每一丝肉纤维中,带着淡淡的药香回甘,风味层次变得无比丰富深厚!
吃完之后,那股通体舒泰的暖意久久不散,远从前!
“成功了!
真的成功了!”
姜小勺欣喜若狂!
苏东坡和李白尝过之后,也是赞不绝口。
“妙极!
此酒刚柔并济,入木三分!
风味更胜往昔!”
苏东坡评价道。
“好酒!
够劲!
yet顺喉!
暖身透体!
快哉!”
李白更是直接抱起酒坛子。
孙思邈尝过菜肴,也微笑着点头:“善。
如今方算得其三味。
然需谨记,药材配伍与比例需不断调整优化,以适应不同食材及食客体质,切忌固步自封。”
姜小勺牢记在心。
药王的这次点拨,不仅解决了“烈焰酒”
的危机,更是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将药膳理念与现代烹饪、菌泥黑科技相结合的大门!
孙思邈又在店里停留了片刻,品尝了些其他菜品,对菌泥处理过的食材之纯净赞不绝口,甚至还和苏东坡、李白交流了些养生之道,这才心满意足地告辞离去。
临行前,他留给姜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