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大吕”
、“振动频率”
、“开方计算”
等词汇不断冒出,他们却乐在其中,浑然忘我。
姜小勺看着这一幕,心中替朱载堉感到由衷的高兴。
他悄悄退开,不去打扰这难得的“知音盛会”
。
他回到前厅,脸上还带着欣慰的笑容。
林薇注意到了他的表情变化,又隐约听到后院传来的、不同于往常的激烈讨论声,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姜老板,后院……今天好像很热闹?是又来了……新的‘客人’?”
姜小勺心情正好,便点了点头,低声道:“是一位在研究音律的先生,正好与朱公(朱载堉)志同道合,两人相见恨晚,正在探讨学问呢。”
林薇眼睛一亮!
新的历史人物!
音律大家!
她强压住拿出记录设备的冲动(她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努力用平静的语气追问:“音律?是哪位先贤?李龟年?还是……”
姜小勺摇了摇头:“这位比较特别,并非以诗文书画闻名,而是专攻律学,姓徐。”
他模糊处理了一下,毕竟直接说出朱载堉和另一位可能历史记载不多的人物,解释起来更麻烦。
即使如此,林薇也已经足够兴奋。
她立刻在自己的随身笔记本上(换成了最普通的纸质笔记本和笔,以示尊重和低调)飞快地记录起来:
“x月x日,晴。
时味居后院。
观测到新时空来访者,特征:老年男性,专注音律研究,与朱载堉先生(确认其历史身份!
)进行高深度学术交流。
关键词:新法密率,十二等份律,振动频率……疑为明代或相关时期律学大家(徐姓?待考)。
此为次观测到非文艺类、专精自然科学的时空来访者,意义重大。
显示时味居连接范围可能出原有人文领域……”
她写得飞快,字迹却依旧工整清晰,显示出极强的职业素养。
写完后,她看着笔记本上的记录,又抬头看了看通往后院的方向,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她知道,自己正在记录的,可能是人类认知史上从未有过的、关于时空与历史交汇的宝贵一手资料!
姜小勺看着她专注记录的样子,心中感慨。
林薇的接受能力和专业态度,出了他的预期。
或许,她的存在,并不完全是坏事?至少,她是以一种严谨、尊重且愿意守护秘密的态度在对待这一切。
后院,两位律学大家的讨论声越来越高亢,甚至传来了试音的琴声,虽然调子古怪,却蕴含着某种奇妙的和谐。
前厅,林薇在笔记本上沙沙地记录着,添上了属于观察者的一笔。
而姜小勺,则站在古今与记录的交汇点上,继续扮演着他厨神与守护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