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若论渠道,无非‘精益求精’四字而已。
莫非追寻食材本真,反倒成了罪过?”
他这一番话,避实就虚,将“特殊渠道”
巧妙解释为对优质原生食材的追求,并反将一军,显得坦荡而自信。
袁枚也适时补充道:“《随园食单》有云,‘凡人请客,约会一般,总要计算一番’。
这计算,非是算计银钱,而是计算如何令食材挥极致之味。
姜老板于此道,可谓殚精竭虑,诸君盘中珍馐,便是明证。”
两人一唱一和,既回答了问题,又抬高了格局,让那提问的评论人一时语塞,反而显得自己有些小家子气。
现场不少人都露出了了然和赞同的神情。
林薇见状,立刻引导话题,宣布进入最后的品鉴环节。
姜小勺早已准备好数道融合了古今智慧、展现时味居特色的菜品,如【炙烤东坡肉】、【水墨山水素斋卷】、【改良版八宝葫芦鸭】等,让宾客们亲自品尝这“鉴古品今”
的滋味。
美食当前,一切争论都显得苍白。
当那醇厚与焦香并存的炙烤东坡肉、那清鲜雅致的素斋卷、那工序繁复滋味丰腴的葫芦鸭征服了众人的味蕾时,所有的质疑与流言,都在这一片满足的赞叹声中,烟消云散。
雅集圆满落幕。
宾客们尽兴而归,带着对时味居技艺与文化的全新认识,以及腹中的满足。
网络上,关于时味居的负面舆论迅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参与雅集的嘉宾们自布的盛赞帖文、精美图片和视频,尤其是姜小勺的刀工、苏轼袁枚的风采以及那幅震撼的《时味赋》,成为了热议的焦点。
“时味居”
这个名字,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无可挑剔的美味,真正深入人心,稳固了其“现象级”
美食地标的地位。
【…成功举办“时味雅集”
…有效平息舆论风波…大幅提升时味居知名度与美誉度…现代经营线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获得大量正面情绪能量与时空认可度…时空积分显着增加…】
【…苏轼、袁枚等历史人物与现代社会的互动得到初步验证与良性反馈…】
送走所有宾客,收拾完略显狼藉的店面,姜小勺、林薇、苏轼、袁枚、朱载堉(他也在后院提供了音律氛围支持)等人围坐在一起,虽然疲惫,脸上却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痛快!
真是痛快!”
苏轼畅饮一杯,大笑道,“看那些起初还心存疑虑之人,最后吃得眉开眼笑,便是对我等最好的肯定!”
袁枚也微笑道:“经此一役,时味居根基愈稳。
小勺,你可谓是在这现代都市,为我等‘古人’,也为你自己,开辟了一方立足之地。”
林薇整理着今天的记录,感慨道:“我今天才算真正明白,时味居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桥梁和精神的传承。
能参与其中,是我的幸运。”
姜小勺看着眼前这些来自不同时空,却因美食与缘分聚集在一起的伙伴,心中充满了温暖与力量。
他从一个只为生存挣扎的小店老板,到如今能够从容应对风波,连接古今,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那口神奇的铁锅和这些可爱的“食客”
们。
第二卷“名士饕餮,舌尖上的历史”
,在这场高潮迭起的“时味雅集”
中,缓缓落下了帷幕。
时味居成功度过了现代经营的危机,与历史名人的互动也更加深入多元,林薇也从一个调查者变成了核心的知情者与盟友。
然而,姜小勺也清楚,未来的路还很长,玄尘子的威胁尚未解除,“寰宇餐饮”
等竞争对手不会轻易放弃,时空的奥秘也才揭开了冰山一角。
但此刻,他手握炒勺,身边有友,心中有光,足以自信地迎接即将到来的、更加波澜壮阔的旅程。
夜色中的时味居,灯火温暖,仿佛时空激流中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继续等待着下一个推门而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