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子瞻醉评星与特训新篇(1 / 2)

膳时通古今 星辰玄妙 1115 字 19小时前

反间计的小胜,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涟漪散去后,时味居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宁静。

或许是“寰宇餐饮”

需要时间舔舐伤口、重新评估,又或许是姜小勺那夜无声的“庖厨演武”

真的带来了某种气场上的改变,接连几日,既无商业间谍窥探,也无恶意举报上门。

姜小勺乐得清静,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厨艺打磨与【厨神特训空间】的修炼中。

他将从李白、庖丁虚影、范仲淹等处获得的感悟不断融会贯通,厨艺隐隐触及到了一个新的瓶颈,只差一个契机便能突破。

这日傍晚,苏轼不知从何处弄来一瓶标注着外文的、价格不菲的单一麦芽威士忌,拉着姜小勺和袁枚,非要品评一番这“番邦烈酒”

与中原佳酿孰优孰劣。

几杯琥珀色的酒液下肚,苏轼诗兴与谈兴齐飞,从酒液色泽谈到诗词格律,又从海外风物扯到了人生际遇。

正说到兴头上,旁边一桌年轻情侣的对话飘了过来。

女孩正兴奋地指着手机上的美食点评app,对男孩说:“快看!

这家店居然有米其林三星主厨坐镇!

我们下周去打卡吧!”

“米其林?”

苏轼耳朵一动,捕捉到了这个陌生词汇,他端着酒杯,好奇地凑了过去,带着几分醉意问道:“二位小友,方才所言‘米其林’,乃是何方神圣?竟能以‘星’论厨艺高低?莫非是海外某位食神的名号?”

那对情侣被这位突然凑过来的古装大叔问得一怔,随即觉得有趣,便笑着解释:“大叔,米其林不是人名,是一个轮胎品牌做的美食评价体系,星星越多代表餐厅越好。”

“轮胎?评价美食?”

苏轼醉眼朦胧中更显困惑,“此等评判,由一造车轱辘的商贾而定?岂非滑天下之大稽?厨艺之高下,当由天下食客之口、之心而定,岂能由区区商贾以星宿妄断?此乃舍本逐末,买椟还珠之举也!”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也大了起来,引得周围食客纷纷侧目。

那对情侣被他这番“高论”

说得哑口无言,觉得这大叔醉得不轻,但又莫名觉得他的话好像有点道理?

姜小勺和袁枚赶紧上前,一边向那对情侣道歉,一边将醉醺醺的苏轼扶回座位。

姜小勺哭笑不得,再次启动【记忆模糊】,将苏轼这番“醉评米其林”

的惊世之言,在周围食客记忆中模糊为“醉鬼胡言乱语”

【…苏轼醉酒触对现代餐饮评价体系的质疑…获得其(非理性的)理念共鸣…】

【…获得状态:【真味唯心】…效果:短时间内更加专注于食材本身的味道与烹饪的心意传递,对外界评价体系的依赖度降低…】

安抚好苏轼,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姜小勺看着趴在桌上呼呼大睡的苏大学士,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些来自古代的先生们,每一次不经意的言行,都可能引一场小小的认知风暴。

他收拾好杯盘,没有立刻休息,而是再次进入了【厨神特训空间】。

接连的应对与苏轼今晚的“醉评”

,让他对“厨艺”

与“评价”

有了新的思考。

在空间中,他没有进行常规训练,而是向系统提出了一个新的模拟请求——屏蔽一切外部评价标准(包括系统自身的评分),完全依靠自身的感知与厨道理解,去创作一道“心中至味”

空间场景变幻,所有数据化的提示消失,只剩下最原始的食材与灶火。

姜小勺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将【游刃之心】、【青莲剑韵】、【真味唯心】等状态催到极致。

他不再去想这道菜应该是什么样子,什么味道,只是凭着直觉与积累,随心所欲地处理食材,掌控火候,调和五味。

他仿佛进入了一种空明的状态,手中动作浑然天成,时而如李白舞剑般恣意,时而如庖丁解牛般精准,时而又带着范仲淹般的沉静与关怀。

当最后一步完成,一道看似朴实无华、却散着难以言喻和谐气息的菜品出现在面前。

没有系统评分,没有星级判定。

但姜小勺知道,这道菜,是他迄今为止,最接近自身厨道本心的一次创作。

他品尝了一口,味道层次之丰富,意境之深远,远以往任何一道系统评价极高的菜品。

【…于厨神特训空间中完成一次“本心烹饪”

…厨道感悟大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