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次突如其来的总裁巡视后,技术部仿佛被投入一颗石子的湖面,表面的涟漪虽已散去,但水下潜流的走向却已悄然改变。
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在部门内部形成:但凡看到总裁的身影出现在办公区入口,无论手头工作多忙,同事们都会下意识地用眼角余光扫向苏晚所在的方向,并默契地在她周围让出一片无形的“安全区”
。
顾晏舟视察技术部的频率,以一种不显山露水却持续稳定的方式增加着。
不再需要“随机巡视”
的借口,他的到来本身就成了理所当然。
有时是清晨,他端着咖啡出现在技术部,与早到的员工点头致意,目光却总会“不经意”
地掠过苏晚的工位(尽管她并不常驻那里);有时是傍晚临近下班时,他步履从容地穿过办公区,仿佛只是顺路检查一下项目进度,停留的时间却恰好覆盖了苏晚可能离开的时间段。
他的出现不再引起初时那种全员紧绷的恐慌,却化作了一种更持久、更无处不在的隐性宣告。
他像一头巡视自己领地的雄狮,无需咆哮,只需偶尔现身,便足以让所有潜在的觊觎者明晰界限。
而陆星辰,这位阳光自信的博士,似乎并未因总裁的明确态度而退缩,或者说,他将其视为了一种更高难度的挑战。
他的接近变得更加巧妙,更加……“公事公办”
。
他会在项目需要与总裁办对接时,主动承担沟通任务;会在技术分享会上,特意邀请“可能对此感兴趣的苏助理”
参加;他的笑容依旧爽朗,言辞依旧得体,将所有的关注都包裹在合理的工作需求之下。
然而,最经典的一次较量,生在一个周五的下午。
技术部正在进行“灵犀”
项目一个关键模块的封闭测试。
陆星辰作为核心算法负责人,需要在测试环境中向几位高管进行演示汇报。
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苏晚那天恰好在技术部处理一些画室设计与智能家居系统联动的技术咨询问题。
演示安排在技术部的多功能会议室进行,玻璃隔断让内外视线通透。
陆星辰站在巨大的交互屏幕前,神采飞扬,深入浅出地讲解着复杂的模型构建过程。
他的演示确实精彩,逻辑严密,成果显着,几位高管不时点头表示赞许。
演示过半,需要进行一个实时数据加载的展示。
陆星辰操作了几下,屏幕上的进度条却停滞不前。
他微微蹙眉,尝试了几次排查,似乎遇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小bug。
“可能需要一点时间处理一下这个数据接口的问题。”
陆星辰保持着风度,向各位高管致歉,目光却转向了坐在会议室角落、正在低头查看智能家居资料的苏晚。
“苏助理,”
他声音温和,带着技术人士寻求帮助的坦诚,“能麻烦你过来帮我看看吗?这个数据流预处理的部分,之前我们讨论过,或许你的视角能提供一些不同的思路。”
他将一个看似专业且合理的请求,抛向了苏晚。
一时间,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包括那几位高管的,都聚焦到了苏晚身上。
这个请求,在技术上似乎说得通(毕竟她曾参与前期沟通),但在当前微妙的情境下,却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将苏晚拉入他专业领域的试探。
苏晚抬起头,有些愕然。
她正要开口回应,一个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自会议室门口响起,打破了短暂的寂静。
“不必麻烦她。”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顾晏舟不知何时已然站在门口,身姿挺拔。
他今天系着那条苏晚挑选的灰粉色领带,在一片深色西装中显得格外醒目且……意味深长。
他没有走进来,只是倚在门框上,目光平静地投向交互屏幕。
“这个算法,”
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绝对的权威,瞬间攫取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第三行代码,效率太低。
数据阻塞的根源在于冗余迭代,优化一下循环结构。”
他甚至没有靠近屏幕仔细查看,仅仅凭借刚才聆听演示时捕捉到的信息和对整体架构的理解,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整个会议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几位高管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惊愕与敬佩。
他们知道顾总眼光毒辣,却没想到在如此专业的技术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