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小小的风波(1 / 2)

苏晚与雷诺阿先生、薇薇安·霍普等大人物的相谈甚欢,以及她那身备受瞩目的“基石”

礼服,让她无疑成为了当晚派对的焦点之一。

然而,在星光熠熠、也暗流涌动的名利场,过分的瞩目总会引来不必要的关注,甚至是嫉恨。

就在苏晚与一位意大利版《vogue》的资深编辑愉快地交流着关于可持续面料在高级时装中应用的议题时,一个略显尖锐、带着刻意娇嗲的声音插了进来,打破了和谐的氛围。

“哦,我亲爱的苏小姐,终于找到机会跟您说上话了。”

苏晚转头,看到一位穿着léc1at本季最新款、缀满亮片礼服的年轻女子端着酒杯走了过来。

她认得这张脸——周菲菲,国内某地产大亨的独女,以频繁出入时尚派对、与各路名人传绯闻而闻名网络,是社交媒体上粉丝千万的“名媛”

她惯于利用各种场合炒作自己,行事风格高调且时常不顾及他人感受。

周菲菲脸上挂着看似热情的笑容,眼神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衅,上下打量着苏晚的“基石”

礼服,声音不大不小,却足以让周围几个人听清:

“苏小姐今晚这身真是……别致呢。

看着有点眼熟,这肩部的设计和渐变的处理,我好像在前年巴黎时装周jean-louisscherrer的高定秀上见过类似的概念呢?不知道苏小姐的设计,灵感是来源于哪里呀?”

这话语里的暗示再明显不过——她在影射苏晚抄袭。

周围瞬间安静下来。

几位正在交谈的宾客停下了话头,目光在苏晚和周菲菲之间逡巡。

那位意大利编辑也微微蹙眉,看向周菲菲的眼神带着一丝不赞同。

雷诺阿先生和薇薇安·霍普虽然不在近前,但似乎也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空气仿佛凝滞,带着一丝尴尬和看好戏的意味。

周菲菲嘴角噙着一丝得意的笑,她笃定苏晚在这种场合下,为了维持体面,不敢与她正面冲突,只能吃下这个暗亏。

只要苏晚流露出一丝慌乱或解释不清,她就能立刻在社交媒体上“爆料”

,给自己制造一波热度。

然而,苏晚的反应却出乎她的意料。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带着恶意的质疑,苏晚脸上那抹从容得体的微笑没有丝毫改变,甚至连眼神都没有波动一下。

她既没有立刻愤怒地反驳,也没有流露出半分心虚。

她只是轻轻晃了晃手中的香槟杯,目光平静地迎向周菲菲,用一种清晰而平稳的语调,开口说的却是流利的法语:

“周小姐似乎对jean-louisscherrer的作品很熟悉?这很好。”

她先肯定了对方(尽管可能是信口胡诌)的“见识”

,随即话锋一转,语气依旧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性,“不过,scherrer先生前年那个系列,强调的是巴洛克风格的戏剧化廓形与繁复刺绣的结合,其肩部设计是夸张的垫肩与荷叶边,与我这件礼服强调极简结构与山水墨韵的线性表达,在核心理念和视觉语言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周菲菲显然没料到苏晚的法语如此流利,更没料到她能如此精准地道出scherrer设及的细节,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了一下。

苏晚没有给她反应的时间,继续用法语阐述,语不疾不徐,仿佛在上一堂设计理论课:

“至于您提到的‘渐变处理’,这确实是时装设计中常见的技法。

但技法的运用,服务于不同的灵感内核。”

她微微侧身,向旁边几位露出感兴趣神色的外国宾客展示了一下礼服的裙摆,“我这件‘基石’礼服的渐变,灵感来源于中国宋代画家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中,水墨渲染所形成的‘米点皴’效果。

我们采用了七层不同灰度、不同质地的欧根纱与真丝绡,通过手工叠加与局部染色,才模拟出这种如同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晕染、既有层次又有朦胧意境的质感。

这与scherrer先生作品中通常采用的珠片镶嵌或印花渐变,在工艺和最终追求的审美效果上,是完全不同的路径。”

她顿了顿,目光重新落回脸色已经开始白的周菲菲身上,切换回了中文,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淡然:

“如果周小姐对东方水墨画的技法与西方时装设计的工艺区别感兴趣,我很乐意推荐几本相关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