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团队的组建(1 / 2)

“启明”

的愿景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在苏晚心中漾开一圈圈愈清晰的涟漪。

蓝图已然绘就,接下来的第一步,便是寻找能与之同行的、志同道合的伙伴。

她需要的,不是传统意义上循规蹈矩的员工,而是拥有独特才华、怀揣梦想,并且愿意投身于跨领域创新这片蓝海的“先锋”

她没有动用顾氏庞大的人力资源部门,而是选择亲自去寻找,去感召。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启明”

理念的第一次实践。

第一位成员,是在一个濒临关闭的独立设计工作室里找到的。

林薇,一个扎着马尾辫,眼神里带着不服输韧劲的年轻女孩。

她的工作室堆满了充满奇思妙想的模型——用可降解材料制作的、能随光线变化色彩的公共座椅;融合了古典榫卯结构与参数化设计的灯具;为自闭症儿童设计的、能提供温和触觉反馈的交互玩具……每一个创意都闪烁着灵气与对社会需求的深刻洞察。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缺乏商业推广和资金支持,她的工作室租金都难以维系,那些精美的模型大多只是孤芳自赏的样品。

苏晚是在一次小型设计展的角落里注意到林薇和她的作品的。

她没有以顾太太的身份,而是以一个纯粹欣赏者的角度,与林薇聊了很久,从设计理念到材料工艺,从用户体验到社会价值。

林薇起初有些戒备,但在苏晚精准而富有共鸣的点评中,渐渐打开了话匣子,眼中重新燃起了光亮。

“你的设计里,有温度,有对世界的关怀,这很珍贵。”

苏晚看着她的眼睛,真诚地说,“但它缺少一个能让它光、真正惠及更多人的平台。

你愿意带着你的才华和梦想,加入‘启明’吗?在那里,你不仅可以获得资源将设计变成现实,更可以和技术、医疗领域的专家碰撞,创造出真正颠覆性的作品。”

林薇看着苏晚,这个气质温婉却目光坚定的女人,她的话语仿佛有一种魔力,直接击中了她内心最深的渴望。

没有太多犹豫,林薇用力地点了点头:“我愿意!”

第二位成员,隐匿于网络世界的深处。

代号“k”

,是苏晚在多年前一次国际极客线上挑战赛中留意到的对手。

当时两人在决赛中缠斗至最后一刻,苏晚以“零”

的身份险胜,但对“k”

在加密算法和分布式系统架构上展现出的天才般的简洁与高效印象深刻。

赛后她曾试图联系,但“k”

如同真正的幽灵,消失无踪。

这一次,为了“启明”

未来核心技术的自主与安全,苏晚决定再次寻找他。

她动用了部分“零”

的手段,结合顾家的人脉信息网,费了一番周折,最终在一个专注于开源硬件和隐私保护技术的非营利性线上社区,定位到了一个高度疑似“k”

的活跃账号。

她没有强行入侵,而是选择在一个加密聊天室,留下了当年那场决赛中,只有他们两人才明白的一个关键算法变种的破解思路,并附言:“‘零’寻‘k’,不为挑战,为共创。

有一个平台,需要你的才能守护它的纯粹与远大。”

几天后,她收到了一个匿名的加密数据包,里面是一份精简到极致却毫无破绽的系统安全架构草案,以及一行字:“‘k’加入。

为理念,非薪酬。”

苏晚看着屏幕,微微一笑。

她知道,她找到了未来“启明”

数字世界的基石。

第三位成员,则带着一份源于感恩的坚定。

陈念,一位年近三十,气质沉静的青年。

他是国手陈济堂老先生的关门弟子,尽得老先生真传,尤其擅长针灸和方剂。

然而,一年前,他患上了一种极为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双手出现无法控制的震颤,这对于一个以针灸为生的中医而言,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他访遍名医,甚至其师陈老也束手无策,心灰意冷之下,几乎要放弃医道。

苏晚是从陈老那里听闻此事的。

陈老在中医界德高望重,也是之前引荐苏晚为赵昊天诊治的中间人。

他对苏晚的医术和仁心极为赞赏,在一次闲谈中,提起了自己这位天赋极高却命运多舛的弟子,言语间充满了惋惜。

苏晚主动提出可以为陈念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