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身份尽显(1 / 2)

“星河”

计划的启动,如同一块投入死水的巨石,在顾氏内部和外界都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质疑声、惊叹声、观望目光交织。

但顾晏舟与苏晚意志如铁,庞大的资源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度向这个充满未知的计划倾斜。

真正的战斗,在研一线悄然打响。

而这一次,苏晚不再需要,也无法再隐藏任何实力。

危机当前,每一个身份,每一种能力,都成了必须亮出的底牌。

第一张牌:席架构师“零”

“星河”

计划的核心,在于其颠覆性的分布式架构。

这需要一位对硬件底层、网络协议、数据安全拥有极致掌控力,并且具备凡想象力的总架构师。

顾氏集团顶尖的技术团队在初步接触这个构想时,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架构太新,涉及的技术栈太复杂,不确定性太高。

直到苏晚走进了戒备森严的“星河”

核心实验室。

她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站在巨大的智能白板前,拿起感应笔。

当笔尖触碰到板面的瞬间,她整个人的气场骤然改变。

温婉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绝对的冷静与掌控感,眼神锐利如解剖刀。

“传统的中心化架构瓶颈在于此,”

她手腕挥动,流畅的线条与复杂的代码符号如同拥有生命般流淌而出,“而‘星河’的分布式思维,是将算力与感知下沉到每一个终端节点,通过动态自组网协议和轻量级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一致性与安全……”

她语不快,但每一个字都精准地敲打在关键技术上。

从芯片指令集优化到边缘算法压缩,从抗干扰信号传输到隐私加密策略,她信手拈来,思维跨越了硬件与软件的界限,仿佛她的大脑本身就是一台级计算机。

台下坐着的,是顾氏重金聘请的、在各自领域堪称大拿的技术专家。

起初,他们对这位年轻的“总裁夫人”

还心存疑虑,但仅仅十分钟后,所有的轻视都化为了目瞪口呆,继而转为狂热的崇拜。

她所展现出的技术视野和深度,已经完全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

一些困扰团队数日的技术难点,在她寥寥数语的点拨下,竟豁然开朗。

“她……她到底是谁?”

一位资深芯片架构师喃喃自语。

旁边知道些许内情的人低声回答,语气带着敬畏:“听说……代号是,‘零’。”

零!

那个曾经在网络安全界留下传奇,又神秘消失的名字!

竟然就是眼前这个年轻美丽的女人!

刹那间,所有质疑烟消云散。

“零”

作为“星河”

计划的席架构师,实至名归。

她的身份,在核心技术团队中不再是个秘密,反而成了凝聚力和信心的最强源泉。

第二张牌:材料顾问“苏医生”

“星河”

节点所需的传感器,要求极高:微型化、低功耗、高精度、强稳定性,还要成本可控。

传统的硅基材料和技术路径似乎走到了尽头。

在一次关键的材料选型讨论陷入僵局时,苏晚再次开口。

这一次,她引用的不是代码,而是《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

“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

她拿起一块传统的传感器样品,语气平和,“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精密的能量信息场,‘望闻问切’本质就是一套极其高的生物信息感知系统。

我们能否借鉴这种对‘象’和‘气’的感知逻辑,而不仅仅是物理信号的转换?”

她看向陈念:“陈师兄,我记得你之前研究过某些特殊中药材对电磁场和微振动的敏感特性?”

陈念立刻领会,补充道:“不错,例如有些矿物类和虫类药材,其晶体结构或生物膜在特定环境下,会对微小的压力、湿度甚至生物电场变化产生可测量的、乎寻常的响应。

这或许能为我们设计新型生物启式传感器提供思路。”

苏晚点头,继续道:“这不仅仅是材料的替换,更是感知维度的拓展。

我们可以尝试将这种生物敏感材料与微纳加工技术结合,开出能感知更复杂环境信息的‘智能感知单元’。”

她将中医的宏观哲学思想与现代微观材料学联系起来,提出了一条匪夷所思却又逻辑自洽的全新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