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
计划的成功,不仅为顾氏带来了技术护城河,更带来了海量的现金流和前所未有的行业声望。
顾晏舟与苏晚这对“事业合伙人”
并未沉溺于已有的辉煌,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那片由科技与艺术、理性与感性交织而成的,充满无限可能的交叉领域。
基于“启明”
平台的初步探索和“星河”
计划积累的经验,他们决定将这种融合创新的模式规模化、系统化。
于是,由顾氏集团主导,联合“启明”
平台及部分志同道合的顶级资本,共同起成立了“星河资本”
。
这并非传统的风险投资机构,它专注于投资处于早期阶段,致力于打破学科边界,用科技赋能艺术、以设计重塑科技、探索人类未来生活更多可能性的创新项目。
其命名“星河”
,既是对那段力挽狂澜岁月的纪念,也寓意着投资像星河中的繁星,虽各自闪耀,却又彼此关联,共同照亮未来的方向。
“星河资本”
的成立布会低调而隆重,其独特的定位和背后强大的资源,立刻在创投圈引起了巨大关注。
今日,是“星河资本”
投资委员会的第一次正式会议。
会议室内,长条桌旁坐着的,除了顾晏舟和苏晚,还有几位“星河资本”
的核心合伙人——包括一位来自硅谷的华裔科技投资教父、一位欧洲奢侈品牌的前席战略官,以及一位在国内文创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投资人。
这几位合伙人,无一不是各自领域的翘楚,资历深厚,眼光毒辣。
对于苏晚这位年轻的、以“顾太太”
和“特别顾问”
身份闻名,但在纯粹的投资领域尚属新面孔的联席主席,他们表面上客气,眼神中却或多或少带着一丝审视与好奇。
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审议一个名为“感知维度”
的a轮融资项目。
该项目团队来自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他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电子和人工智能的“情绪织物”
,能够通过监测穿着者的微表情、皮肤电反应等生理数据,实时感知其情绪状态,并通过织物本身的颜色、温度或轻微震动进行交互反馈。
项目负责人通过全息投影,激情洋溢地阐述了技术的原理和市场前景,尤其是在心理健康、人机交互领域的巨大潜力。
演示结束,几位资深合伙人开始提问,问题主要集中在技术壁垒、专利布局、市场规模和盈利模式上。
讨论专业而深入,但也显得中规中矩。
轮到苏晚言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她并没有立刻看向项目方,而是微微侧头,看向身旁的顾晏舟,两人交换了一个默契的眼神。
然后,她转向项目负责人,开口问道:
“李博士,您的技术令人印象深刻。
不过,我有一个与技术本身关系不大,但可能关乎它最终命运的问题。”
她的声音平和,却自带一种让人安静下来的力量。
“您认为,当一个人的情绪,甚至他自己都未曾清晰察觉的潜意识波动,被一件穿在身上的衣物持续地、客观地监测并试图‘反馈’时,这究竟是一种‘赋能’,还是一种新的‘枷锁’?”
问题一出,会议室有瞬间的寂静。
几位合伙人露出了思索的神情,连项目负责人也愣了一下。
苏晚继续道,她的目光清亮,仿佛能穿透技术的表象,直抵人性深处:“科技的目标是让人更自由,还是让人在数据中变得更加透明和焦虑?您的织物试图‘安抚’情绪,但这种由外部设备定义的‘安抚’,是否可能剥夺了人类自我觉察、自我调适的宝贵过程?我们是在用科技构建一个更温暖的世界,还是在无形中为自己编织了一个更加精细的‘情绪牢笼’?”
她的话语,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几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这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或商业问题,而是上升到了科技伦理、人性关怀和哲学思辨的层面。
那位欧洲来的前奢侈品牌战略官眼睛一亮,忍不住插话:“苏主席的问题非常深刻!
这让我想到,奢侈品追求的不仅是功能,更是情感价值和独特性。
如果这种技术最终导致的是情感的‘同质化管理’,那它就失去了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硅谷的华裔投资教父也抚着下巴,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