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一个清晨,苏晚走进品牌工作室时,现会客区坐着六个年轻面孔。
他们中有的人手指上还沾着颜料,有的人眼镜片上反射着代码的光泽——这是批星璇创意实验室的实习生,来自设计、工程、材料科学等不同领域。
早安,苏老师。
众人起身问候,眼神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崇拜与紧张。
苏晚微笑示意他们坐下,目光扫过这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她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满怀才华与梦想,却不知该如何将天马行空的创意落地生根。
今天起,你们将参与与aura合作的个智能高定系列。
她开门见山,但在这之前,我想先问个问题:你们认为,科技与艺术之间最大的鸿沟是什么?
会议室陷入沉默。
终于,一个染着蓝色头的女孩怯生生地说:是语言不通?设计师不懂算法,工程师不懂美学。
说对了一半。
苏晚调出全息投影,展示着一件正在研中的智能礼服,真正的鸿沟在于思维模式。
设计师追求独特性,工程师追求普适性。
而要跨越这个鸿沟——
她切换画面,展示出一套复杂的设计流程文档:需要建立共同的创作语言。
这正是她与顾晏舟这些年来摸索出的精髓。
文档里详细记录了如何将设计师的灵感转化为工程师可理解的技术参数,又如何将技术限制转化为设计创新的契机。
接下来三个月,苏晚看着这些年轻的眼睛,你们要学习的不是技能,而是这种转换思维的能力。
与此同时,在星河资本的会议室里,顾晏舟面对的是另一批实习生——来自顶尖商学院的未来投资精英。
今天起,你们将参与创意科技基金的期项目评估。
顾晏舟将一叠文件推至桌中央,但我要你们忘记教科书上的估值模型。
实习生们面面相觑。
来看这个项目。
他调出一家初创公司的资料,他们研的情绪感知面料,目前没有任何盈利模式。
按照传统投资逻辑,这该被直接否决。
他停顿片刻,观察着每个人的反应:但苏晚女士告诉我,这种面料能帮助自闭症儿童表达情绪。
现在,重新评估它的价值。
一个大胆的男生举手:从社会价值看,这项目值得投。
但资本不是做慈善
问得好。
顾晏舟点头,这就是我们要探索的新范式——如何让社会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
他分享了一个从未对外透露的案例:当年投资aura时,所有合伙人都反对,认为ai设计太过前沿。
是他力排众议,最终用品牌的应用案例证明了其商业潜力。
真正的投资眼光,他总结道,是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价值。
午后的阳光洒进实验室。
苏晚正指导实习生们操作新到的智能织机,顾晏舟悄然出现在门口。
顾总!
实习生们慌忙起身。
继续你们的工作。
他摆手示意,转向苏晚,来看看这些年轻人把我们的经验实践得如何。
苏晚向他展示一件半成品——将苏绣与光纤结合的尝试。
一个工程系的实习生正在帮设计系的同学调整电路,让刺绣的蝴蝶在黑暗中能出柔和的光。
就像当年的我们。
顾晏舟轻声说。
苏晚微笑。
她想起多年前,他们也是这样在公寓里碰撞创意——她画设计图,他写商业计划书,常常为某个细节争论到深夜,又在黎明时分找到解决方案。
如今,他们把这份经验凝练成方法论,传授给下一代。
这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一种创作理念的传承——让年轻人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黄昏时分,苏晚对实习生们说:记住,你们要成为的不仅是设计师或工程师,而是未来的造梦者。
科技是你们的画笔,人性是你们的调色盘。
而在星河资本,顾晏舟的结束语是:投资不只是资本的运作,更是价值观的选择。
你们将来要支持的,是那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创意。
当晚,两人在书房回顾这一天的教学。
那个蓝头的女孩,顾晏舟说,提的问题很有见地。
她让我想起当年的你。
你那个大胆的实习生,苏晚笑着回应,反驳你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