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三章(5 / 5)

压的目光在头顶扫过。

    低沉的声音响彻大殿,只听新帝边走边道:

    “朕今日御极,回望前朝,虽有治世之基,亦见积弊之深。官吏冗滥者当裁,民生困顿者当恤,边鄙不宁者当安——此三者,朕之心腹事也。

    “治国之道,不在空谈,而在力行:州县官需深察民情,勿使朱门酒肉与路有冻骨并现;中枢臣需直言无隐,勿以明哲保身废犯颜直谏。朕虽年少,愿以勤政自勉,以纳谏自警。

    “今庆功非为自满,乃为誓师。愿诸卿与朕一道,涤荡积习,重振纲纪,待四海清宁,再饮此杯!”

    左侧第五席的位置,迈出一个中年人来,跪拜:“陛下圣言,臣等惶恐聆听!先帝遗志得承,社稷有主,实乃万民之福!臣等必以陛下之训为纲,肝脑涂地,不敢有负圣恩!愿陛下龙体安康,大渊国泰民安!臣等谨率百官,恭祝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其余百官立即齐声附诵:“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说话之人是当朝宰相,庄修齐,年逾五十岁,文武百官之首,比起勋贵那些头衔,是真正手握实权之人,可谓是一人之下。

    他的桌席仅在那些王公贵族之后,文臣中的第一。

    李承玦已走回御座之上,拜礼完毕,君臣共同举杯。

    乐声起,这次换了个轻快的曲子,舞伎入殿,在大殿中央演舞。

    群臣依次上前献诗,进贡,君臣俱欢。酒过三巡,新帝一一为功臣赐食,赐酒,又分别提拔了十余人,依次颁布圣旨,为他们升官、赐阶。

    被赐阶的几人其中便有余拓海。

    被提到的大臣纷纷出来谢恩。

    耐人寻味的是,新帝赐过宰相,便以“为宰相分忧”为由,将宰相之称改为左相,又另封了一人为右相。

    观那人一身布衣,手持羽扇,颇有几分世外高人之风,想来便是他的军师了。

    幼薇瞧着这一切,又默默看着坐在上首的身影,袖中腰带捏紧,一时竟不知该为他欢喜,还是该为自己感到失落。

    就在这君臣尽欢之际,左列宴席第五的位置,突然站起一道修长的身影。

    那身影迈出来,站在空荡荡的大殿中央,直面新君,拱手倾身:“启禀陛下,微臣斗胆,请求陛下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