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家中琐事(1 / 2)

她是回家过踏实日子的,牛车正好,又稳又不招摇。

况且牛车也很便宜,从云州城一路到青牛镇槐树村也只要一两银子就肯走。

从云州城到丰宁县走了两个时辰,从丰宁县到青牛镇就近多了,只用了一个时辰。

牛车到青牛镇的时候已经过午后了。

翠竹从牛车上跳下来,让赶牛车的大叔在路边等着,她到处晃悠转了好几圈,才到当地最大的钱庄用一张五十两银票换成三锭十两的银子,两锭五两的银子,还有十两碎银子。

她离家的时候年纪还小,也不知道家里现在有多少人,但是既然回来了,也不好空着手回。

翠竹尽量多买,反正有牛车也不怕带不回去。

回来的时候她从大包袱里取出两个大肉包子塞给了赶车大叔。

等翠竹把这牛车的东西都给装满的时候已经太阳快落山了,路上翠竹找了个地儿把脸上的染料给洗了。

要不是这荒郊野林的,赶牛车的大叔差点没把她给认出来。

“闺女儿啊,你这整的是……”

赶牛车的大叔姓冯,一路上两人说说笑笑,已经十分熟悉了,翠竹也不瞒着他,就把这其中的因缘大致说了一个遍,冯大叔闻言又是叹了一口气。直呼这闺女儿出来讨生活不容易。

这冯大叔是云州城附近的冯家村人士,家里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儿。

两个儿子又大了该说媳妇儿了,闺女儿也大了,要赶紧攒一份嫁妆了,他这才不得不出来赶牛车贴补家用。

他闺女儿比翠竹要小上几岁,他看翠竹的目光也就跟看自家闺女儿差不多。

翠竹离家太长时间了,这辈子十年,上辈子十多年,家的记忆却逐渐清晰起来。

她吸了吸鼻子,望着那太阳落山的方向。

不知道是不是她敏感,她总觉得似乎有啥东西在盯着自己看。不过回家的欣喜冲淡了一切。

“闺女儿给家人买了恁多东西,真孝顺!”冯大叔也是一个实在人,虽说瞧着眼热,可更多的还是羡慕,并无半点妒忌。

翠竹就是瞧中了这一点。

当初她去租牛车,因着打扮的一般,长得也不好看,那些拉牛车的都不乐意带她,路途那么远,怕她付不出车钱。

只这大叔肯相信她。翠竹相信他是个好人。

“多年没回家了,也不值啥钱,带点东西回去让家人高兴高兴。”

翠竹把自己给人当丫鬟大略说了一下,这大叔又是一阵唏嘘,说给人当下人使唤可是苦差事。

可不是吗?人人都说当丫鬟好,在主子身边香的臭的都比在家吃不饱肚子好,可经历了一世,翠竹却不这么认为了。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她顺口答应着,归家的心思越发急切了。

翠竹本名方翠竹,是大周朝云州丰宁县青牛镇槐树村人士。

因着杨氏性子高洁,对岁寒三君子有偏好,这名字就被留了下来。

可卖了身便是主家的人,除非是主家特别恩赐,如若不然,本姓和主家的姓都是没资格的。

哪家丫头还能连名带姓的?这被卖的都是没有姓的可怜人。

如今她算是重新有了姓氏。

数百年来,槐树村经历了无数的变故,最终形成了以上百户住户为稳定住户的村落。

整个村落以百年大槐树分为上槐树村和下槐树村,方家在槐树村算大家族,祖上就在这一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方家的大院子在上槐树村,走过大槐树就是了。方家的院子很大,可是看着却已经很破旧了。

破破旧旧的院子里住着方家的四房。

方翠竹的爹是方老爷子的次子,上头一个哥哥,两个姐姐,下头还有两个弟弟。

方老爷子和宁老太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翠竹记得她离家的时候还没分家呢,可是这会儿偌大的院子却静悄悄的。

这个时候村子里的烟囱大多都冒起了炊烟,只有这老方家冷冷清清的,翠竹虽然说有些奇怪,却也不耽搁。

“大叔,麻烦你了,先把东西搬下来。”翠竹跟大叔说着,那边邻居瞧见了,难免围上来。

“哎哟,是哪家的闺女儿?”

“你,是竹丫头?”

这老妇人一拍大腿儿,还没等翠竹说话,就朝里面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