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姚氏领着红梅去了娘家,也就是翠竹的外家,翠竹要成亲了那么大的事情,姚氏肯定要告诉她的娘家人。
这可把翠竹的外祖母余氏给高兴坏了。
余氏知道自己的女儿这些年一直闷闷不乐的,就是因为自己那大外孙女儿。
大外孙女儿是个命苦的,小小年纪就被卖了去伺候人,可是余氏纵然是再愤怒,她也没办法。
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就算是外家再管,也不可能管一辈子,因此姚家人倒不是没有到方家来闹过。
但是闹得并不大。
一来自己的女儿还要在夫家立足,就不能把事情给闹得太难看。如果人尽皆知了,那岂不是连自己的女儿的面子也全部都丢光了?
再者说,木已成舟,外孙女儿都已经被卖了,所以余氏也只能是尽量劝自己的女儿要想开点,日子还是要过的。
但是自己的女儿自己也是最清楚的,姚氏是什么性子,余氏是最清楚不过的,她的性子十分的执拗。
一旦认定了什么事情就不会回头,因此余氏也只能让姚氏多照顾一下还在身边的女儿。
方红梅的亲事之所以那么早定下来也不是没有这个原因在里面。
虽然说乡下姑娘大多数都是十三四岁就开始相看人家了,到了十五六岁差不多就能许人家了。
但是一般人家都会把女儿留到十六岁,十七岁,但是也不会超过十八岁,十八岁就是老姑娘了。
而姚氏就是因为翠竹的这个心结,所以把自己的小女儿早早的就给许了出去。
姚氏的娘家在上余村,距离槐树村不远,但是走路过去,来回也要半天的功夫。
而方全华则带着两个儿子下地去了,方仁已经十三岁了,算是一个半大小子了。他孝顺懂事,倒是也有一些力气。
而方义只有八岁,虽然没啥力气,可是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可以的。
因此她也没有闲着,家里也就只剩下翠竹了。
原本翠竹也想去外祖家,毕竟她对外祖家的记忆还停留在小时候,可是因为她的婚事要紧,姚氏觉得,等她成亲的时候,外祖家自然是能见到的。
也就不去了。
萧宝珍和萧宝珠来的时候,是翠竹给开的门。
“嫂子,我婶儿和红梅姐呢?”
萧宝珍只比方红梅小三个月。
因为跟翠竹的关系好,连带着跟红梅的关系也好起来,而翠竹性子温柔冷静,话也不多,跟萧宝珠更能合得来。
萧宝珠年纪小,性子静的下来,正好跟翠竹一起学刺绣,她心里一直是想学的,毕竟他们的亲娘苏氏当年就是靠着刺绣发家的。
萧宝珠懂事,知道自己的姐姐萧宝珍不擅长刺绣,所以也没有当着萧宝珍的面说过自己想学的事情。
虽然说乡下妇女缝缝补补大家都懂的,但是真正要学一门刺绣的好手艺,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若是要学的话,要跟有经验的妇女学,但是也不是白学的,那是要交一定的费用的。
而萧家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的,徐氏和李氏怎么肯让萧宝珍和萧宝珠花银子去学东西?
所以萧宝珠对这样的机会是十分的珍惜的。
虽然做这两个丫头的嫂子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但是翠竹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她微微红着脸,“我娘跟红梅去上余村我外祖家去了,我爹跟我仁儿,义儿下地去了。”
“那感情好。珠儿,咱们快进来!”
萧宝珍是一个活泼的丫头,在讨厌的人面前,她或许就显得有些泼辣,但是在熟悉的人面前,她也不过就是一个小丫头罢了。
这个年纪,也是需要亲娘的关怀的。
但是他们的亲娘苏氏早早就为这个家操持过度去世了,可恨爹又娶了这么一个后娘。
她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这后娘李氏名面上对他们姐妹也是不赖的,她惯会做好人,装腔作势。可是这姐妹两人心里哪能不清楚?
她心里是没有他们姐妹两人的,若是有的话,也不会是这个样子。
两人就是明白这一点,是以对这李氏也没有啥期待。
因为没什么期待,当然也谈不上什么失望了。
但是这个方氏不一样。
萧宝珍跟她接触了一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