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牙婆这么说,其实冯氏心里已经很满意了,自己的闺女儿自然是自己觉得是好,但是旁人未必就看得上。
这一点冯氏心里很清楚,因此得到江牙婆的这个承诺,也算是余氏帮了很大的一个忙了。
冯氏被马氏蹉跎了许多年,为人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知足,懂得看人的眼色。
“还说什么是真的把咱们当亲戚看,我看就是把咱们当穷要饭的打发了,这要是真是她自家的孙女儿,看她是不是要跟那牙婆子好好的说道说道。”
赵宝香就跟魔障了似的,觉得余氏也不是真心帮助自己的,既然这样,她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反正那余氏跟那个江牙婆说了,什么样的富贵人家都是她自己挑选。
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赵宝香心里琢磨着,也没心思跟冯氏说话,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那些富贵人家,她早就想去见识见识,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看姐姐赵宝琴回来的时候身上穿的那一身据说是这些年她最差的衣服了。
赵宝香心里就羡慕妒忌,她还记得当初冯氏跟姐姐赵宝琴抱怨说不要穿那么好的衣服回家,以免被舅母发现了,会找她要银子,说不得把那身衣服都给扒了。
她就躲在冯氏的身后,没人注意到她那艳羡的目光,其实当初赵宝琴身上穿的也不是什么顶好的服饰,也就是棉布的衣裙,的确是赵宝琴在侯府当丫鬟的时候最差的行头了。
这侯府的丫鬟代表的可不是自己,更是主子们的脸面,自然不能打扮的太过于寒酸。
这丫鬟其实也主子的一部分,属于可以买卖的个人私产,若是家里的丫鬟寒酸,那是会叫人笑话的。
但是赵宝琴素来知道舅母的秉性,当然也不会穿着好衣裳衣锦还乡。
就侯府对下人的仁慈,只要不犯大错,就是丝绸的衣裳也是有的,那些个在穷人眼里这辈子都可能穿不上的丝绸的衣裳,对富贵人家而言,或许就因为花色不好,样式过时了,只能赏给下人做衣裳。
所以赵宝琴有不少这样的衣裳,不过她比较节省,最多也就是做一身这样的衣裳,等府里有盛事的时候不至于给侯府丢人。
多的赏下来的都托人给卖了,或是典当了换了银子。
马氏是个精明的,早就把宝琴的月钱给打听的清清楚楚的,所以当初宝琴的那些月钱除去赎身的银子都是给了马氏的。
就算马氏这人再坏,舅舅终究是帮了他们一家那么多年,至少没有再让她的家人被饿死。
所以赵宝琴对马氏谈不上有什么感激,但是也没有那么厌恨,只希望把银子给她之后就跟她彻底的断干净关系。
要不然,赵宝琴也不会下定决心离开北方,跑到南方来。
此时的赵宝琴并不知道,妹妹赵宝香其实就是在那个时候把她给羡慕妒忌上的。
赵宝香现在满心的欢喜,觉得自己就要脱离苦海了,等自己回来之后就能够真正的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了。
不像姐姐赵宝琴一样还要藏着掖着。如今又要嫁人了,哪里能真正的顾得上他们一家?
赵宝香走的时候,赵宝琴没有回来,为了这件事情,冯氏还嘀咕了两句,毕竟是亲妹妹。
况且冯氏心里的那杆秤是偏向赵宝香的,谁让赵宝香才是她一直养着长大的女儿呢?不过想到闺女儿说的,她很快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冯氏心里也为闺女儿感到高兴。
所以大闺女不赏脸,冯氏就有些不高兴。
宝琴多年不在家里,也不那么在意冯氏的想法,她心里也明白,自己这个离开家里多年的女儿,在冯氏心里哪里有赵宝香重要。现在妹妹叛逆。
还跟自己闹翻了,她心里也有气,有委屈。这些年,马氏每个月都跑到侯府来要银子。
不是要这个就是要那个,如果不是因为看在他们的份上,宝琴会被银子给他们吗?
可是为什么,自己的家里人会变成这样呢?
好在两个弟弟还是好的,除了老实一点之外。赵宝琴觉得,或许是因为她的缘故,冯氏对赵宝香偏宠一些。怕她一个姑娘家,也会被马氏给卖了。
至于儿子,马氏也不敢卖的。这可是老赵家传宗接代的儿子,她一个做舅母的是没有资格卖的。
卖掉赵宝香和赵宝琴,反正只是丫头片子,丫头片子不值钱,但是她也知道,若是卖掉赵大柱和赵二柱,冯氏会跟她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