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160章 就只剩下一副身子了(2 / 3)

摘木耳。

    “后山搞不了多少木耳。”陈浩道,“都是些小钱,后面等人工种植的木耳搞成了,才是大钱。”

    “我的想法是,队委这边,包括今天签字摁手印的村民,可以一起签个协议,成立一家收购公司,对接村民,收购他们手里的农作物。”

    “这个是自愿原则,出钱多的,占的份额多,公司赚钱了,分的就多,我是建议杨大队长和陈队长你俩多出些钱。”

    利益捆绑,合作才能更长久,成立收购公司,让杨治平,陈自强,包括其它队委,以及村民参与进来,对自身长远利益的维护更有利。

    “个人不能成立公司吧?要是算集体的,那利润得上交。”杨治平说道。

    他心动,但又担心。

    “先不成立公司,公司是我们私底下的说法,签个协议,按照协议分钱就行。”陈浩道。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等后面允许个人成立公司,我们再成立公司就好了。”

    本就是一帮熟人一起搞的事,私底下将责任和利益协商好,一般不会出现状况,真出现了,其他人也不会同意。

    “农产品收购,这事不是孙苗苗在做吗?现在换成我们搞,她不搞了?”陈自强问道。

    他知道孙苗苗,红旗生产队大棚里的农产品,都是由他卖给孙苗苗,孙苗苗再送到县里,给花山饭店和兴盛酒楼。

    “不冲突,队委这边先从村民手里收,然后再交给孙苗苗。”陈浩道,“队委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孙苗苗不是我们村的人,她过来收农产品没那么容易,由我们跟村民沟通,协调,能避免很多麻烦,她过来就可以把农产品拖走。”

    征服了一个地方,主要的位置由自己人管理,与当地人接触的位置,最好是安排当地人管理。

    放在生意方面也是类似的道理。

    不能将肉和汤全吃了,得要留点汤给别人,中间还有缓冲。

    3个人在队委办公室聊了一个多小时,这才各自离开。

    都有要忙的事。

    杨治平要去公社活动,试探公社领导的态度,还得要写分田到户的文章,投给报社。

    忙的很。

    陈自强同样也不轻松,得解决分田地的事,将一部分属于红旗生产队的田地分给签字摁手印的村民。

    陈浩反而是最闲的。

    他回家。

    经过陈小婷家门口的时候,陈小婷跑出来,“浩叔,我也要分田到户。”

    “这事你就不要参与了,好好准备高考,你的出路不在村里,不在田地上,而是在书本上。”陈浩道。

    他朝着门口看了眼,陈小婷的奶奶站在门口,一脸焦急的看着这里。

    老太太和陈小婷肯定是产生了分歧,老太太不想在孙女高考的关键节口节外生枝,不想掺和分田的事,可陈小婷明显是有不同的想法。

    “我奶也是这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