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350章 争口气(2 / 3)

配工作,吃住方面还这么便宜,甚至免费,妮妮,你得好好学习,以小婷姐为榜样,将来也考大学。”童漫感叹道。

    “等妮妮上大学,学校就该收钱了。”陈浩道。

    妮妮上2年级,过完暑假,就上3年级,算算时间,等大学的时候,就是1987年了,教育体制改革就在这几年,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扩大。

    不少大学开始收取学杂费。

    每年的学杂费在100块钱到300块钱左右,住宿费每学年是20块钱。

    之后一路飙升。

    这笔钱对城里的职工家庭而言,或许不算多,能承担的起,可对于农村不少家庭而言,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走,去摘西瓜,家里还种了草莓,一起去大棚里摘。”陈浩招呼道。

    一行人往田间地头去。

    妮妮和小朵跑在前头,童漫和陈小婷在后面跟着,陈浩扶着童倩,在最后。

    到了大棚里,摘了2个西瓜,又摘了不少草莓,一行人又回了家。

    “村里来了好多外人,都是过来瞧红旗生产队变化的?”陈小婷洗了几个草莓,给童倩递了一个红的,又挑了挑,递给陈浩一个红的。

    7月份,农活忙的很。

    田间地头不少人,除了红旗生产队的,还有不少生面孔。

    陈小婷没见过。

    “嗯,红旗生产队搞分田到户,又搞大棚种植,成效还不错,过来参观学习的人挺多的,你看到的生面孔,大多都是过来参观学习的。”陈浩道。

    “队里还建了招待所和食堂,我听我奶说,里头很不错,弄的很好,一些房间里还有电视。”陈小婷道。

    陈浩给她写了回信,说了招待所和食堂的事,但具体怎么样,她还没去看。

    “我跟同学说了分田到户的事,也说了招待所和食堂的事,很多同学还不信,说没说过,还说生产队不可能建招待所和食堂。”陈小婷不服气。

    “真想带她们过来看一看,看她们还有什么话说,别的生产队做不到的事,我们生产队做到了。”

    陈浩给她的回信,她认真看了,还讲给同学听。

    不少同学是农村的,可就是因为是农村,才不相信搞了分田到户,也不信生产队会有钱搞招待所和食堂。

    认为是政治投机,是浮夸风。

    “下次放假,可以喊你们同学过来。”陈浩笑着道,“回头公社那边来人,拍照片的时候,我跟他们打声招呼,让给你拍几张照片,就站在招待所和食堂门口。”

    “等你再去学校的时候,能带着照片去,同学就会信服了。”

    红旗生产队分田到户的事还没广为传播,花山公社传的比较广,再就是相关的领导层,不过等到年底,红旗生产队全员都参加分田到户,相关的文章递到内参资料上。

    加上改革开放政策的清晰态度,肯定会有更多的报纸转载刊登红旗生产队的情况。

    那时,哪怕是学校的学生,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