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的这话没吹牛,我家里的农具,也都是在你家店里买的。”秀兰是个老实人,有什么想法就说什么。
“掌柜的,你这店铺怎么转让呢?”小巧想了解一下行情,便胖掌柜。
“顶手费八两银子。”
“店铺的租金多少呢?”
“租金你到时候交给东家就可以,每个月五百文钱。”
“好,谢谢胖掌柜,我心里有数,容我们回去商议商议,再回复你。毕竟这也不是一件小事。”
“没问题,如果你有诚意的话,顶手费可以少一点。”
“不管看中或者不看中,我到时都会回掌柜的话。叨扰了,我们告辞先。”
小巧对着胖掌柜行了一个礼,算是告别。
胖掌柜也回了小巧一个礼,心里对小巧印象很好,听说这个女人做的饼很好吃,只可惜自己没吃过,等到下一个赶集的日子,一定要去买几个回来尝尝。
胖掌柜今天没有说假话,他店铺的生意确实很好,不但老龙镇,就是附近三五个镇的村民,也大都在他店里买农具。十几年来,他确实赚了不少钱,但这些钱却都花到一家人的衣食住行上,买卖是越做越大,可家里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是一家七口人。
所以,胖掌柜平时极是节省,几乎不舍得吃零食。所以也就没买过小巧的烤饼吃。现在,因为老家的父母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胖掌柜想回家赡养父母,以弥补这么多年来没能孝敬父母的遗憾。因为手头存的钱不多,所以,他想在店铺的顶手费上能拿回一些钱。
从小巧进来的那一刻起,看到她气定神闲的模样,阅人无数的胖掌柜就知道,这是个有钱的主。所以,他把顶手费说到八两银子。
再说小巧他们走到街上后,她问秀英:
“秀英婶,我们几个人,数你做过最长时间的买卖,你觉得胖掌柜的这个店铺怎么样?”
“说句心里话,他的店铺这个位置,好得无法挑剔。他这个店不但在大街旁边,还是两条街道的交汇地方,凡是来赶集的乡亲,没有不经过这里的。”秀英的分析很有道理。
“我也觉得不错,十里八乡,提起老龙镇胖掌柜的农具,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就经常看到熟人在他店里买农具。”大虎也插了一句。
“我就是觉得那个顶手费太贵了,八两银子哟,我们起码要做半年一年才赚得到这么多钱,如果真盘下来,那不就是说我们给他白白做了一年半载工。”
秀兰凡是总喜欢从钱这个角度去考虑,只是她没有看到更深一层的收益:如果一年半载能挣八两银子,那一年半载后挣的银子,不都是归自己吗?
小巧没听到三饼的看法,便问三饼:“三饼,你的看法呢!”
“我没看法,媳妇的看法就是我的看法。”三饼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三饼,你这马屁也拍得太厉害了吧,你娶了小巧,不是连话都不敢说了吧?”大虎当场嬉笑三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