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红,我们一个人光着身子来到这个世界,到最后又光着身子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在家种地也好,出门做事也好,为的不就是一日三餐,只是这一日三餐,我们可以吃好一点,也可以吃差一点。既然我们辛辛苦苦地在外面打拼,何苦要让自己的身体受罪,不吃好一点呢……”
小巧谆谆善诱,希望能慢慢改变彩红身上留存的小农思想:不敢吃,不敢喝,不敢闯,小富即安……彩红认真地听着小巧的话,也不知是听懂还半懂,反正她是不时点头。
这天傍晚,小巧早早让土特产店打烊,领着大家去一品楼搓了一顿。在小巧的影响下,彩红也慢慢开始放开。没错,如果一个人连吃好一点这个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那还出来外面拼什么呢?!
再怎么说,彩红才十几岁,只要小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很容易影响她的。所以,当彩红面对人生第一次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时,并没有不知所措的表现,脸上露出的是欣喜之情,但却没那么夸张。
“彩红的接纳能力和自制能力都很强,是可塑之才。”对于彩红的表现,小巧感觉满意。
第二天,秀英带上彩红去找窑厂。她们从别人口中打听到窑厂的位置,从州县出发,走了半个多时辰,到了位于城南方向的窑前村。
窑厂,就在窑前村后面。也不知是先有窑,还是有村。反正这个窑厂不但在崀州名气大得很,其他州县的人也有不少来这里取货的。
窑厂没有名字,但却有四五个窑,其规模只大,可见一斑。
去到窑厂门口,之间空旷的平地上,堆满已经做好的砖胚,砖胚整整齐齐地码成一行行,上面盖着竹帘,防雨水和太阳曝晒。
秀英问一个正在干活的工人,窑厂掌柜在哪。那工人连话也没有说一句,只是指着窑厂中间的一排房子,然后又低头干活,把砖胚不断地垒起来。
“婶子,这窑厂真大啊,我看都差不多有我们老坑村半个村大了呢!”彩红一边走,一边好奇地打量着窑厂的一切。
“傻丫头,窑厂不大,怎么可能烧这么多砖瓦呢!”秀英得到的信息,是州县起码有五成盖青砖房子的青砖,都来自这个窑厂。
“婶子,你说难道这里的土就挖不完吗,做砖瓦需要好多土呢!”彩红的眼里,满是好奇。
“你看这里这么一大片土地,还有好几座山头。我估计他们挖完这些地方,会去其他地方呢!”秀英对烧窑的事也不是很懂,只要简单回答。
“我觉得好奇怪,这么大的窑厂,门口居然没有一个名字。”
彩红一声小小的抱怨声,却让秀英心里感觉一怔。如果换作半年前,秀英也会觉得名字什么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买卖要做起来,要有口碑,买卖才能越做越大。可自从跟着小巧后,秀英才知道,有个好名字是多么重要的事:杨家饼、千里香、李福记……
“汪汪汪,汪汪汪……”一阵狗吠,打断秀英的思路。